TXT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问鼎天下>第270章 先定巴蜀图汉中

什么是迫在眉睫,不做不行的事?就军务而言,自然是收部曲私兵,设江东三营之事。至于剿灭匪患等,都是军人分内职责。在政务来说,眼看春耕将至,招揽流民,加以安置,开屯田、促农耕等,就是头等重要的大事了。舍此之外,铸新钱因要等样式确定,又需大量铜、锡等物一时也难以施行,立官学则要循序渐进,都非目前所能完成之事。

至于修路设驿站等事,也非当前急务。而劝农耕植桑本就是地方官吏本职,在这方面无非是细化了一些而已。

若想做一番事业,没有一批政务通达的干吏能吏是不行的。在江东,这样的人才多出自于世家大族,如今世家大族既然已经决定与刘琮合作,自然不会下绊子拖后腿。否则对他们来说,是弊大于利,得不偿失的愚蠢之举。即便有些官吏不是出身于世家大族,但也多是姻亲故旧,彼此俱为一体。

长远来看,这样的情况必然会使得江东世家大族的实力更加雄厚,但现在不用他们,又能用谁呢?不错,荆州本身就有不少人才,加之刘琮这几年的着力培养,的确有了一大批精通政务的能吏,但荆州本身就占去了很多,完全用之江东,是绝对不够的。而且江东世家大族,必然会对此产生强烈的不满和抵抗。

所以现在还必须依靠这些官员来治理江东,同时从荆州调人充实各级官署,这将是一个比较缓慢,但也不那么引人注目的过程。

张昭等人听了刘琮的话之后,也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并不担心这样有什么不妥。既然要与刘琮合作把江东治理好,那么尽快熟悉新政的内容加以施行,就成为了江东各郡县令长们的首要任务。

和张昭、虞翻等人相比,周瑜显得颇为沉默,新政什么的,他在南归的途中也曾听过一些,但此时他的心思,却不在这上面。与自保江东的世家大族相比,周瑜等南渡北士,更关注的是扩张,是天下一统,结束乱世。在这一点上周瑜和鲁肃是心意相通的,虽然两人对于战略的看法有所不同,对自身的定位也有所不同,但这个目的是一致的。

对于出身于官宦世家的周瑜来说,辅佐明主,荡平群雄匡扶汉室,才是他的理想和追求,然而土豪鲁肃想的则是辅佐明主建“建帝王号,高祖之业”从龙之功。

这自然是因两人出身不同而形成的理念上的差别,不过刘琮并不会因此而对他们区别对待。

宴席上的气氛,也没有因为周瑜的沉默而受到影响。张昭等人和王粲、庞统谈论着新政的方方面面,看样子对于新政再无任何抵触,反倒很是感兴趣。

“公瑾在想什么?”刘琮放下铜卮,对周瑜问道。

周瑜抬起头,神色郑重的问道:“将军今已据有荆扬,未知下一步又将如何?”

“以公瑾之见,吾当如何呢?”刘琮看着周瑜不答反问。他的确很想知道,周瑜会根据现在的情况,提出怎样的战略?

此言一出,堂上众人便都望向周瑜。毕竟这个话题,实在是大伙都很关注的。张昭等人自不必说,就是鲁肃,都转过头来,略有些紧张的看着周瑜。他之前已经向刘琮提出过一个战略,刘琮当时虽未表示赞同,但同样也不曾反对啊。

周瑜并没有因为自己成为堂上的目光焦点而紧张,他徐徐沉吟道:“荆州乃四战之地,扬州地广人稀,将军虽得二州,无数年休养生息之功,则难收两州之利。今北方曹操方破袁绍,士卒疲惫,当无南下之力;刘备觊觎关中,势如养虎,待其势成则难制;汉中张鲁以妖术惑民,然地势险要,户民众多,恐难卒除;益州刘璋暗弱无能,据千里之沃土而不能强兵,收离散之士而未能自安,以至于内乱暴起,益州震动。以瑜看来,当可先定巴蜀,然后徐图汉中,待两者俱平,则可北上袭取关中,而大军出宛以攻许,偏师自合肥向徐州,三路齐发,则天下可定也!”

他说完之后,堂上诸人心思各异,一时竟然静了下来。

对于交州周瑜连提都没有提,在他想来这是出兵益州之前所必须要做的事,提不提都是一样的。

观其谋略,重点还是在先取益州之上,而将江东这一路兵定性为偏师。

刘琮与贾诩相视而笑,周瑜所说的战略,可以说与他们二人商议的结果不谋而合。正如周瑜所言,以荆、扬二州的现状,没有数年时间来强兵富民,是不足以争天下的。然而别人会坐等你发展起来吗?若非刘琮到现在还将南阳,特别是宛城、叶城牢牢控制在手中,你以为曹操会不来攻襄阳?

荆州乃四战之地,襄阳更是这四战之地中,地势最为险要之处。北面是南阳盆地,而襄阳,就正好处在这个盆地的十字路口。南北贯通,要经过这里;东西贯通,也要经过这里。四周的各条道路,都汇聚于此,绕不过去。所以只要这个口一堵住,整个盆地都在荆州控制之下。

若襄阳有失,则敌军从襄阳南下,沿荆山和大洪山之间的宜城通道,一路可到荆州,进入广袤的江汉平原,直抵长江。然后向西可以扼守宜昌,等于锁住了四川出川的三峡门口。向东可以把江汉平原这个重要的经济区掌握在手中。楚国想北上争雄,问问中原诸侯鼎有多重,襄阳是其桥头堡。

更可怕的是,源自汉中的汉水过安康以后,在襄阳这里朝东南流过去。在如今这个运输不便的时代,有这么一条河跟着,其意义不言而喻。


状态提示:第270章 先定巴蜀图汉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