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大哉大明>178.第178章 驭下之道1

因为世事变化无常,人在其中难免随波逐流。说实话,起初皇帝陛下对于信任重用曹化淳也是有些疑虑。

可皇帝陛下身边实在也是没有可用之人,至少这个曹化淳不仅是信王府的故人,而且还有一份不错的“履历”(有关曹化淳的事情,各位大大可自行百度一下,在此就不予赘述。),因此也只好将其作为重点培养的对象了。

好在曹化淳没有令皇帝陛下失望。

还是圣驾在外之时,从京城锦衣卫传递的讯息来看,曹化淳在大事上还是很能把握住自己的,这就说明他没有放任,还是可以信任的。至于小事儿吗,那就不能苛求了。要知道如今大明王朝的朝堂之上,可是很讲究礼尚往来的,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皇帝陛下也肯定知道。

皇帝陛下离京的这段时间,朝廷内外虽然偶有龌龊,可总体尚算保持着秩序和平衡,这里面不能不说是曹化淳的功劳。即便皇帝陛下本人亲自坐镇,也不敢保证局面能够维持的如此稳定。

因此,按理说,见到自己的主子,曹化淳这个大功臣是完全可以拍拍胸脯的,至少丑表功一番也是应有之意。

可是,从皇帝陛下刚刚回宫时的匆匆一晤,曹化淳就没太在皇帝陛下面前出现。当然他不是去躲清闲去了,而是悄无声息地安排膳食及宿卫。直到此刻,见皇帝陛下终于清闲下来,他这才赶来单独面圣。

如果不是刻意压抑自己、有意以一副假面孔示人,能做到如此的波澜不惊,如此的不居功不自傲,也的确难能可贵。

曹化淳行过了礼,也是开口询问皇帝陛下最近几天有无特殊的安排,他好提前做些准备。

皇帝陛下只是随口敷衍着,并没有表现出有何亲密之处。

曹化淳禁不住稍稍有些气沮。

任何人都是喜欢别人夸奖的,曹化淳也不例外,他也是很想让皇帝陛下夸赞几句的。况且他也足够当得起夸赞。只是这皇帝陛下出去了一遭,性子沉稳得更有些令人无法揣测。

尽管曹化淳腹诽不已,可脸上却仍然掬满了笑脸,丝毫不敢带出半分不快。

“皇上若是不倦,臣有几件小事要奏明皇上,”等做为前奏的几句没营养的废话讲过之后,曹化淳开始引起正题儿。

“何事?说吧,”皇帝陛下不动声色地说道。

接下来,曹化淳就像一个老管家对少主人汇报田地亩产及府中大小事务那样,事无巨细娓娓道来。可若是知道了话中提到的几个姓名之人的身份,以及曹化淳所采取的应对举措,除了此时相对的两人,整个大明王朝恐怕都会视为绝对秘辛。

“臣向皇上请罪,”最后,曹化淳更加小心地说道。

“嗯?”除了语调有些稍稍上挑,皇帝陛下倒也没有其他表示。

曹化淳以上所述,或安抚人心,或纠正偏差,都是在稳定朝局和平衡朝中的势力。这些事情,也是皇帝陛下临行之前,授意他去做的。曹化淳此时在皇帝陛下面前一一道来,就等于是在“述职”,是在向皇帝陛下汇报交办事件的经过和结果。

要说起来,乍听起来这些交办事件,其中有些似乎是琐碎之事,可若是处置不当,其中的任何一件都有可能引起朝局的震动,甚至会进而引起更大的政潮。曹化淳“述职”的过程中,虽然语气平淡,可皇帝陛下是能够揣摩出其中潜藏着的凶险。

别的不说,只是在圣驾在外的这段时间,朝局能够稳定,不出现大的波折,这应该就算是曹化淳的功劳。

曹化淳知道,即使自己不说,皇帝陛下对这些事情也是了如指掌。但他更知道的是,后面他要说的那些事,即使自己不亲口言明,皇帝陛下也是一清二楚。

“有几个人……非要给臣孝敬,臣为了安其心,只好权且收下……不过臣都是分文未动,”说着,曹化淳递给皇帝陛下一张纸。

皇帝陛下接过来一看,上面是几个人名及简单履历,后面是任命的新职位,再后面就是标注着五千两、八千两等不一而足的数字。

仅仅打眼一看,皇帝陛下就自然明白,这张纸上记录的,是一份卖官收入的“明细”。

卖官鬻爵的危害,不言自明,可哪朝哪代也都未曾绝迹。不仅如此,尤其是到了末年,更是会达到明目张胆、肆无忌惮的地步。更有甚者,就连某些上位者(汉朝末年之汉献帝)也是公然参与其中,其结果自然也是会加速王朝的灭亡。

皇帝陛下对此也是最为痛恨,也是一直关注朝中这方面的动向,并且安排了一些锦衣卫对这种事情暗中进行监控。

刚才一直对曹化淳示以冷漠,也是因为此前接到一些有关曹化淳在这方面有些“不检点”行为的报告。

当初接到这些报告的时候,皇帝陛下的确很想立即发作。可是他转念一想,世风如此,绝非一两个人可以扭转。即便自己这个大明王朝至高无上的君主,为了某些更大、更重要的事情,不是也对那些蝇营狗苟采取暂且容忍的态度吗。

何况设身处地为曹化淳想一下,如果他严词拒绝纳贿许官,多半很快就会成为孤家寡人一个。处于那种地位的曹化淳,众人肯定绕道而行,更枉论协助皇帝陛下调和百官、平衡朝局。

因此,皇帝陛下虽然感到骨鲠在喉,可也无奈地接受下来。

接受是接受了,但心中的芥蒂可也就此种下,若是此刻曹化淳没有出示那一份“明细”的话……皇


状态提示:178.第178章 驭下之道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