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大哉大明>304.第304章 踏破铁鞋无觅处

锦衣卫小旗李锦,是奉了京城锦衣卫镇抚使祁新维的命令,带领着自己小旗内的十名锦衣卫校尉,押着侯三儿,出了京城,往东而行。

侯三儿是那被擒获的三名刺客之一,李锦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天津。

这个时代的天津,还是以大沽口最为有名。大沽口也是港口码头,只不过不论规模还是繁忙程度,都远较广州、福州之类的南方口岸相去甚远罢了。

尽管如此,大沽口毕竟也是一个港口,停靠的船只虽然不是多么的大型,来往的洋商虽然也不是很多,可也并非绝无仅有,因此,那名泰西杀手托雷斯若是想通过大沽口乘船外逃,也不是没有可能。

李锦这个小旗的任务,就是先到大沽口排查一遍,然后沿着海边一直向南,一路地排查过去。

本来李锦是一直跟着何胜文的,是何胜文的小弟。可入了锦衣卫,算是走上了正途,或许李锦本来就有着很好的素质,因此在何胜文的点拨下,很快就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了。

最近一段时间,锦衣卫是比较繁忙的一个时期,因此每个人都有表现的机会。李锦在接替了死去的刘胜勇在赊旗店工作之后,能够审时度势,周旋于各奸商及贪腐的地方官府和税丁之间,不仅很好地保护了自己,而且还获得了他们私分朝廷税银的关键证据,更主要的是,将奸商们在赊旗店各堆栈的详细情况逐一落实的非常清楚。

因此,当皇帝陛下发令扫荡各地奸商的时候,赊旗店做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货栈码头,竟然没怎么费力,很快就一举理清了各个奸商的财产情况,极大地方便了朝廷随后的抄没行动。

就是凭借着那一次行动中的出色表现,李锦在年轻一代的锦衣卫校尉中开始崭露头角。

李锦的表现,被何胜文的上司,锦衣卫镇抚使祁新维看在眼里,感到李锦可堪造就,前途不可限量。他因此就劝何胜文,让李锦脱离开何胜文的羽翼,单独执行上几次任务,这样肯定会更有利于李锦的成长。

何胜文丝毫没有嫉妒之心,他反而感到非常高兴。上司的认可就是对自己最大的信任,而且他也看李锦很是像那么回儿事儿,很有发展潜力,将来的成就,恐怕绝对要在自己之上。因此,对于上司祁新维的提议,何胜文欣然同意。

果然,李锦脱出何胜文的羽翼之后,很快地就成长、成熟起来。虽然在开始的时候,毕竟因为从未单独执行过任务,没有经验而出现过一些失误,但之后他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很好地丰富了自己的阅历。

而何胜文也并没有因为他不再是自己的小弟了,就彻底放弃甚至成为路人,还是像以前那样不时地给予点拨。或许是因为两人分开不做一处,有了一定距离之后,对于李锦所犯的错误,产生的失误,何胜文反而看的更为清晰,更为明了,指点李锦的时候,所起的作用更为有效,更为显著。

有何胜文这位大哥的帮助,有祁新维这位上司的赏识,李锦想不“成长”都不可能。

很快李锦就从一名普通的锦衣卫校尉,被提拔为从七品的小旗,与他们米脂县老家的县大老爷,也不过仅仅相差了一级。

县大老爷的排场和威势,当时对于他们那些乡下的土包子们来说,那根本就是大神一般的存在,是高高在上的菩萨神仙……就是次一等的县丞、县尉和主薄之类的人物,绝大部分的乡下人都是几年见不到一次的。

一跃而成为从七品的“朝廷命官”,这对于李锦,对于李家来说,可是了不得的大事,不啻鲤鱼跃龙门,是足可以夸耀乡里的。李锦将这个消息,辗转告诉了还在边塞服刑的叔叔李鸿基。

李鸿基知道后,自然也是非常高兴,回信嘱咐侄儿要好好干,他也会在边塞好好表现,争取早日赎净自己的罪责,早日重复自由身,叔侄俩一起为光大米脂李家的门楣共同努力。

————

李锦及手下的十名弟兄都是骑马而行。侯三儿虽然是戴罪之身,但为了赶时间,因此也是同样的待遇。

北京至天津大沽口大约三百五十里,策马而行的话,需要两到三天的时间。

出了京城,沿着官道一直向东放马奔行了三十多里,李锦轻轻带住了马缰,并且挥手示意身后的同伴们也控制住速度。待又前行了一里多路,路边出现了一处小树林时,李锦率先一抖缰绳,马儿就从官道上拐了出去,奔向了那片小树林。

后面的锦衣卫弟兄们看着自己的小旗策马奔向了小树林,大家也就都随后而行,然后慢慢的在小树林的旁边停了下来。李锦下来战马,自有手下的锦衣卫校尉过来接过了缰绳,将马儿牵到一边补充水分和草料。

若是全程总共有着四五十里、甚至六七十里的路程,李锦他们会一直马不停蹄地奔行过去。但是,前行可是还有三百多里呢,若是一直不歇气儿地奔行下去,就算人受得了,胯下的战马也受不了啊。

众人下了战马,有的喝些水,有的从马背的行囊中抓出几把豆料,递到战马的嘴边,给战马补充着“燃料”。

正在这时,就听到小树林的那一边忽然传来了“砰”的一声大响,紧接着,一阵惨叫之声也随即传来。

李锦他们听到传过来的声音,不禁相顾大惊。

“砰”的那声大响,他们再熟悉不过了。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只要没有任务,只要上面没有安排特别的事情,他们几乎隔


状态提示:304.第304章 踏破铁鞋无觅处--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