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大哉大明>80.第80章 小店的故事

这里是河南裕州(今方城县)兴隆店附近的赊旗店。

也就是在几十年之前,这里只不过是一个过路小店。

当时说是小店,其实是蛮有些夸张的。因为过路之人实在了了,附近之人很久也根本看不到一个生面孔。可尽管如此,也不能就完全否认没有客商从这里经过。而只商,基本都是有所需求。

因此,为了不耽误那偶尔的过客,路边是有一张三条腿的桌子的。

桌子是木制,方形,桌面——如果还能称其为桌面的话——犹如核桃皮般粗糙不堪。因为是方形而不是圆形,因此这张权且称为木桌的物事本来是应该有四条腿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从剩余的那三条腿的位置来看,那空出的、现在用土坯支撑着的位置,应该就是那第四条腿的所在。

粗糙不堪的桌面上,是四五个粗瓷大碗,碗里是权且称为茶水的液体。

刚开始的时候,碗里的茶水大多时候是温热的,只在偶尔的时候是凉的。可后来,或许是店主太过懒惰,或是兼且还有别的原因,碗里的茶水就仅在偶尔的时候冒一下热气儿。到最后,碗里的茶水,就完全不见热气了。也或许,碗里的茶水本来就从未烧开过也未可知。

若是店主活的足够长——“真的再想活上五百年”到不至于,三百多年足够——他或许是完全有资格去争一争那些“凉茶领导者”的名头的。

碗上面的遮盖物,有时候有,有时候无,全看店主的心情。

而每月最多十文、最少零文铜钱的收入,无论如何也提不起店主的兴致,因此,他的好心情也几乎从未出现过。

之所以在“经营业绩”如此惨谈的情况下,店主还依然坚持下来,绝对不是因为他预见到,在几十年之后,这里会成为车水马龙的要道,赊旗店这个名字也逐渐响亮起来。

可惜的是,当初的那个店主已不可考,若不然他是完全能够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

不止当初那个不可考的店主想象不到,即便是多年经商的巨贾或许也未曾想到,这个本来荒凉的小镇,几十年之后的变化是如此巨大,以至于在大明王朝时河南地图上尚无“赊旗店”,而此后很快就为当地人弥补了这个缺憾。

那句话是怎么说来着,“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其实,赊旗店能够一举成名,完全与其本身所具有的素质……哦,不,是完全与其所出的地理位置有着相当大的关系的。

赊旗店地处汉水交流的唐河上游,潘、赵二水环绕如带,由镇东北与西南流过,后二水合流,向南入唐河。唐河继续向南,流入湖北襄阳(今襄樊),最终汇入汉水。汉水奔流而下,直通重镇汉口;

唐河向北,经万城、平顶山,可直达洛阳、开封。于是短短的几十年之后,赊旗店逐渐成为一个四通八达的水陆要冲,为两湖、江西、福建、安徽、河南、河北、山西、陕西九省通衢。

不仅如此,赊旗店也是北京通往云贵驿道的中间站。于是山陕等省商人纷纷到此建房设店,流寓定居,使赊旗舟楫车马,热闹非凡。粮食、棉花、食盐、布匹、煤炭、竹木、茶叶、桐油、生漆、药材、曲酒等各种物资汇集此镇,再由此地贸易、储存、转运,很快形成一个颇具规模的物资贸易中心。

————

“三哥,怎么着,这就走吗?”一名浑身满是匪气的三十多岁的精瘦汉子说道。

“兄弟,实在不好意思,东家有事召唤……兄弟啊,你也知道,哥哥是拿人钱受人管的,可不像你老弟,自由自在的身子,手底下还有那么多弟兄听命于你,想怎么着就怎么着,”一名四十多岁、文士打扮的人回答道。

“那是,要说在这方面,哥哥就不如小弟自由了,”

“可不是吗,哥哥真羡慕死老弟了,”

“别光嘴上羡慕,不如……哎,三哥真要走啊?”精瘦汉子一边从盘子里叨着一块鸡肉塞到嘴里,一边拿眼斜瞅着那名文士。见那名文士穿好了外衣准备出门了,精瘦汉子的脸色不由的冷了下来,眉头也微微皱了起来。

“走了,真得走了,哎,兄弟,刚才我已经结过账了,另外哥哥又给你要了二斤牛肉和半张猪脸,一坛子烧酒,一会儿小二就送过来……哥哥真的有事儿,晚上就不陪你了,不过,那些事情……你可不能给哥哥耽误了,要不然下次哥哥可得找你算账……哈哈哈,好了,你慢慢吃着喝着,我就先走一步了,”中年文士絮絮叨叨地说完,这才拉开门出去。

“放心吧,三哥,只要按照咱们说好的……你就?好吧。慢走,三哥,外面的话,精瘦汉子虽然颇感意犹未尽,可怎么的也算是聊胜于无,因此脸上也就有了些笑模样。

“妈的,这贼老天,这么冷,”外面果然士拉开门出去之后,一股寒风随即乘虚而入,精瘦汉子不禁连打了几个寒噤。

刚刚离开的中年文士可不是简单人物,他就是傅恒惕。

怎么?各位还不知道傅恒惕是何许人也,那各位一定知道“大盛魁”了。

什么?各位难道连“大盛魁”都不知道?那一定知道“通事行”了,那可是能够通蒙语的行商啊。各位可是知道,能够与塞外蒙古做买卖的……那可都是大买卖啊!而“大盛魁”就是大买卖中最大的“通事行”……厉害吧!

什么什么?各位连最大的“通事行”也不知道?!唉,真是孤陋的


状态提示:80.第80章 小店的故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