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恐怖悬疑>读档失败的大鬼斩役物语>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自媒体
症,第二代是电子商务焦虑症,现在叫移动互联网的焦虑症,而焦虑症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前两块主要是传统行业人焦虑,现在到了第三波是户互联网很焦虑症。

比如说前一段时间有一个人很焦虑,这个人叫马云,他也得了移动互联网焦虑症。为什么焦虑呢?如果说我们没有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仍然是传统互联网时代的话,我们现在的互联网已经进入了一个大格局,在这个上层已经形成了斗地主时代。这三家是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三家办的都非常棒,而且主业办得都非常好的。

你比方说腾讯它也有电商,但是他和马云没有办法比。再说腾讯它也做搜寻,但是照样做的很烂,烂到什么地步?就是搜狗,他们都在自己的主业里,这三家关系非常好,但现在时代变了。

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我刚才说马云为什么焦虑症呢?他焦虑的原因不在于自己在移动互联网上做的多不好,而是竞争对手做得太好了。比方说微の信,微の信就很焦虑,而且是微の信1.0有了交付功能之后。

我今天可以告诉大家的是,未来有一天微の信的支付用户一定会超过支付宝的用户,这算是一个用户,如果有一天真超过了超过哪一天大家的微の博和微の信都要点赞。就是说马云正在焦虑,来对抗微の信,他一系列动作。

去年阿里还有一个举措,什么样的举措呢?他当时发了一个通知,说你用支付宝转帐他就开始收费了,以前都是免费转帐的,去年有一天他要收费了,他为什么收费呢?他收费他能赚到钱,一年他能收2个亿,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2个亿是一笔巨款,对阿里来说2个亿是牛毛,他真正的意义不在于2个亿,而在于背后的东西。说你用手机支付宝转帐还是免费的,把用户从电脑上赶到手机上去,这就是你想马云这样的人物到移动互联网时代都这么焦虑,我们各行各业能不焦虑吗?这就是大的时代。大时代翻过去。

我们说说我们今天的自媒体,刚才我们的美女也介绍了,自媒体这两年非常火爆,尤其是在很多人把2013年定义为中国自媒体的元年。

在去年到今年我接受了很多的采访,谈一些我对自媒体的看法什么的,每次接受采访我都要想,我们做自媒体做了十几年了,如果说早一点的话,我们应该从博客时代算自媒体,其实更早我们也有,什么叫自媒体?就是自己一个人就是媒体,你的观点能够发出去,更早我也是自媒体,我们那时候有bbs,网络专栏,那种形态不是一种主流的形态就不说了。至少从博客时代,应该算自媒体。

为什么这两年如此火爆呢?主要的原因在于微の信,微の信公注号的火爆,前几天的我去**参加了一个内部的交流,他们的困惑在于微の信的公注号抢了很多自媒体的事儿,我说这个怪你自己,你自己不重视,如果一开始就把微の信给封杀了,他的公注号就起不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们的公注号就是来自于微の博和博客,大概1/3是从微の博和博客上转过来的。而且有的时候我还故意把这个手到微の信上,我只在博客上发一个预告,你要想看我的文章你加我的微の信号,你就可以看到这篇文章,**现在恐慌了你早点做预防工作。

微の信做到了以前自媒体没有做到的特点,什么样的特点呢?绕开了所有的中间环节,把自媒体和读者之间联系起来,直接联系起来,而且中间没有任何的杂音。有很多人说了我们在博客时代,我们在微の博时代,我们的自媒体也能够直接联系呀?不是这样的,比方说我在博客写这么多年,我每天博客的点击量怎么高呢?主要靠**的推荐,如果**不推荐我也有一些自流的流量,但是主要是**的推荐,它推荐到每一个位置上流量都是不一样的。

虽然说我们可以一些订阅工具,让大家可以直接订阅,我们的ss这样的订阅工具,你可以通过这样的工具直接订阅我的博客,但是这样的工具没有活起来。所以说要看我的博客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收藏另外一种是各种各样的推荐。有这样主动收藏有的1/10,那9/10还是靠各种各样的推荐来看到我的博客。

但是现在到了我们的微の信时代,这一切的中间环节都过滤到了,微の信本身没有任何的推荐会,而且现在微の信的好处就在于它类似于当年的ss,它有了这个订阅,主动订阅的过程。欢迎订阅我的公注号,在公注号搜阅我的名字就可以了。我有什么信息,我一发我们每个人就可以收到了,它整合了当年ss这样的功能,它变得更加直接。

这个直接呢,还有两个基础原因,第一个基础原因是因为微の信的用户足够庞大,刚才我还和我们唐老师、肖老师我们在互相加微の信,现在到了一个地方不管同学聚会,还是小学同学聚会,我们在座10个人可能9个人都微の信,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文化习惯了,所以他有足够多的底层用户的基础。我做一个自媒体,我的用户不够多,只能说我做得不好而已。所以说这是第一个底层用户,我们的用户量最大大。

第二个用户在于我们微の信更好互动,因为我做了这么多年自媒体,不管是以前的博客还是微の博还是其他的方式,我有很大评论什么的,我只是挑一些好玩儿的我去恢复一下,大家你恢复的时间是有限的,有时候微の博大量的评论来了你不可能一一都恢复时


状态提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自媒体--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