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殷已经将隐凤军的所有探子密布了出去,大部分都撒在蛮族“血鹰部”的信息上,尽量的多打探出“血鹰部”的信息,将在接下来的决战中,关乎到生死存亡。
还有一个巨大的问题,至少三十万的难民向着殷城涌来,而殷城将是这些难民们最后的避难所。
但殷城却根本没有容纳三十万难民的能力,几个司的官员得知苏殷有可能下令大开城门,收容这些难民,联名上谏,要求苏殷取消命令。
苏殷看到这些折子之后,勃然大怒,百姓也是生命,三十万蝼蚁尚且珍贵,何况三十万活人的姓名?
这些难民一旦不被殷城收留,再向后就是茫茫的山脉绝壁,猛兽众多,无衣无食,到时候绝对是人间惨剧。
更何况,若是不开门容纳这些难民,引的难民前来攻打殷城岂,还要提前经历一场刀兵之战。
在这些官员的进谏下,苏殷下了命令,将几个带头的官员恨恨重城,在殷门外打了四十大板,打的血肉横流,让所有官员都认识到,英明神武一言决断的苏殷绝对不可能妥协之后,官员们也保持沉默。
不过根据神女教的探子回复,苏殷发现一些官员正在收拾家庭细软,准备逃走,显然他们也认为殷城最后一定会攻破。
这种行为让苏殷憋了一口气。
这一天,苏殷将几个最器重的官员召集到书房,青空也在场,开始问策。
“如何收留安顿难民的事情,你们有没有一个章程。”苏殷轻轻敲打着书桌,脸上没有表情,顿时雅雀声,只剩下咚咚的声音,这无疑给了在场的所有官员巨大的压力。
“主公,根据情报统一,即将到来的难民足有三十万,我殷城现在不过二十万的军民,目前唯一的方法,只有在城外修建城外城,容纳难民,并且挑选训练民兵,到时候与内城一起联合抗敌。”说法的是一位大约五十来岁的文官,生的长长的胡须,面如冠玉。
这文官名为张东岳,原先是元国闻名的才子,政务能力十分卓越,被人成民间首辅。不过当时元国成处于暴君治下,朝廷一塌糊涂,打压人才,专营,使的张东岳一声不得重用。
最后一生碌碌不得志,虽然在民间声望很高,但朝堂上被几次贬官,只给一个小职务准备让他安度晚年,最后被苏殷三顾茅庐请出山,依为臂膀,在张太岳的帮助下,学到许多处理政务的能力。
苏殷面色平静,心中认可这方法,但面上表情如一,不置可否,显然显示了极高的城府,。
“你们也说说看,有什么看法。”苏殷目光环视其他官员一周。
“粮食。”
其中一个面如炭色的官员用深刻的语气说了两个字。
苏殷一下就把眉头皱了起来。
粮食问题是现在最大的问题,殷城治下的土地已经丰收了数念,在苏殷的治理下,耕地翻了三倍,粮仓中的粮食足够三十万人用度半年。
现在若收纳三十万难民,只能维持最多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