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穿越重生>凯申物流穿越者援助服务>第279章 火与剑(四十八)

明朝的开封是明宗室周王的封地,其实这一支原本在洪武三年封吴王,封于浙江杭州府。.洪武十一年才改封周王,十四年封于河南开封府。

这一代周王府的主人是朱恭枵,明太祖朱元璋十一世孙,周端王朱肃溱嫡长子,原本的历史上是最后一代周王。

他万历十七年受封世子,天启元年,袭封周王,在位二十四年。在位期间,明朝统治风雨飘摇,农民大起义爆发,声势浩大,震动天下,在开封的周王也身不由己的卷入其中。

崇祯末,李自成曾率领起义军数次攻打开封,但都受阻于城外。

崇祯十四年李自成率大军渡过黄河,攻占洛阳,杀福王常洵,震动朝野。最后一代周王朱恭枵,亲自拿出库金五十万,饷守者军士,并悬下赏格,杀一贼给五十金。

他还自己出资来加筑开封城,以防御起义军。当李自成攻城时,守城者投以火,贼被烧死者不可胜计,乃解围。

翌年正月,崇祯下诏褒奖,曰:“此高皇帝神灵悯宗室子孙维城莫固,启王心而降之福也。”但此时天下的局势已很明显,恭枵此举收效不大。

崇祯十五年李自成果然再攻开封,此时正值雨季,黄河水泛滥,淹没了开封城,“城中樵采路绝。”九月,“贼决黄河灌城,城破”。

李自成利用泛滥的洪水,攻陷开封。恭枵和他的王妃、王子、一部分宗室和部分王府官员在洪水和起义军攻城的喊杀声中狼狈逃离开封,一路逃遁。在风雨中躲藏于开封郊外的树林中数日。李自成攻占开封后不久,被赶来救援的明军击退。援军来到河北,以船来迎,总算逃脱。崇祯知道后,赐书慰劳,并赐帑金文绮,命寄居彰德。

李自成虽然撤走了,但开封城内已被大水泡的一塌糊涂,王府、宫殿都被淹没,恭枵等人只好暂时寄居到彰德府(今河南安阳市)。

经历此劫,年逾六旬的恭枵已心力交瘁。不久,恭枵便病死。“王薨,赠谥未行,国亡”。其孙南走,后被清兵所杀,死于广州。

这个朱重八的子孙后半生也够坎坷的,不仅身死还绝后,不过在这个明末乱世,悲惨的人多了去,大批的苦难农民也很惨,他们要找谁说理去?

而在这个位面朱恭枵看上去更惨,他的死期也来的更早,因为宋伯虎来了。

和原本历史上的李自成不同,这个宋伯虎可是有官商士绅支持的,就连现在这个位面的李自成也是被他收买了,他进入开封受到这些本地豪强的夹道欢迎,纷纷表示全力支持宋伯虎的拨乱反正行为,坚决拥护皇帝的“圣旨”。

而宋伯虎就在开封自己建立了“五省剿匪总司令部”,简称“剿总”。肆无忌惮的收买卫所的官兵,鼓励士绅组织民团参加宋伯虎版的“剿匪”行动,暴力夺回在灾年分发给灾民的土地。

在宋伯虎看来,这就是恢复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在上次的左冷禅“剿匪”后,有些地方士绅的利益不仅受损,部分比较硬气的,脑袋还被割了一茬。虽然救济了大量饥民,也暂时缓解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整个大明是有积极意义的。可是反动势力不管这些,他们也不会就此轻易狗带,一旦有了机会,一定会想尽办法来反攻倒算,试图恢复以往的秩序。宋伯虎的主张在他们看来,简直是瞌睡遇到枕头,一拍即合。

士林也是反应热烈,在宋伯虎和南方东林党如高攀龙等人运作下,利用几个饥荒时期官宦诗书世家遭殃的例子,开始进行悲情攻势,读书人怎么能受到这样的待遇,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宋伯虎的计策成功引起那些热血士子的兔死狐悲和同仇敌忾,群情激愤下,大有这破国药丸的舆论压力。这些秀才举人们,一直是对政治活动最积极的,有了给天下读书人讨公道的大义在,他们哪里还能冷静?而且有圣旨,于是全部都站到宋伯虎一边去了。

周王朱恭枵的立场就和士绅士子不一样了,这是屁股问题。在左冷禅版的“剿匪”里,他是主动出钱和土地的,这些东西拿出去是肉疼了点,可是只要有了老朱家的统治稳定,都不算什么,孤王是有金饭碗的。所以在地方地主士绅和部分富商与宋伯虎合作这件事上,他是持反对态度的,周王朱恭枵建议大家应该去北京证实一下宋伯虎“圣旨”的真实性。

周王的表态很让某些人为难,所以,在宋伯虎几天前进开封后,他就“暴毙”了。

和周王一同“暴毙”的,还有他一家上百口人,只有一个孙儿不知所踪。动手的是李自成。

宋伯虎得意洋洋,甚至写了一份奏折通过锦衣卫送到京城,直接对天启和魏忠贤报告此事,说自己对这场意外非常遗憾,在开封的官员士绅们可以作证,极其的嚣张。

他还得意洋洋的把要上呈的奏折给开封的知府等地方官员等人看。

这一手直接让中原跟他合作的文武官员士林地主们直呼坑爹!

这些家伙被宋伯虎的疯狂给吓傻了。

宋伯虎从来不是什么圣母,作为一个合格的日杂,整天把支那挂在嘴边,恨不得在中国再来几次大屠杀,他怎么会把人命当回事。和我作对杀你又如何,贼王八的子孙,沐猴而冠,一个蛮夷而已。

而且宋伯虎也清楚大明是表面光鲜,其实风雨飘摇,尤其是财政方面,被南方富商们卡了脖子,派到辽东的军队已经是帝国最后的力量了。朝廷根本没有


状态提示:第279章 火与剑(四十八)--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