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迪奥雷克将军的感觉中,沙皇俄国军队的出现显得非常突然,但实际上沙皇俄国一直在紧盯着斐迪南大公访问贝尔格莱德城的情况。 原本沙皇尼古拉二世就对奥匈帝国趁虚而入强占塞尔维亚的行为极其不满,得知奥地利军队因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刺杀,而对贝尔格莱德城采取报复行动后,立刻将此事视为了出兵收复塞尔维亚的最好借口。
而被沙皇尼古拉二世紧急召见的苏霍姆利诺夫将军,也在很短的时间内充满自信的对尼古拉二世汇报,声称俄军主力部队的强化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如果再发生类似之前军事对峙的重大危机,俄军可以在两周时间内将超过八十万的主力部队动员完毕送上前线作战。
同时苏霍姆利诺夫将军还提出建议,认为可以将最精锐的沙皇近卫军首先投入对塞尔维亚的收复行动,因为沙皇近卫军不光是单纯的精锐部队,还是沙皇俄国陆军中唯一一支常年处于战备状态的部队,处于随时可以调动作战的状态。
苏霍姆利诺夫将军认定只要出动了沙皇近卫军,就一定可以达到让奥匈帝国驻守塞尔维亚军队措手不及的效果,而随后事情的一系列发展,似乎也印证了苏霍姆利诺夫将军的推断。
当尼古拉二世下定决心调出2万多沙皇近卫军投入行动后,配合着由苏霍姆利诺夫将军先期动员起来的六万余俄军,这支部队以远超过以前俄军的效率完成了交付的任务,不到一周的时间,作为先锋行动的沙皇近卫军就已经将塞尔维亚全境基本收复,只剩下奥地利军队重兵集结的贝尔格莱德城。
得到沙皇俄国政府通报情况后,英法两国很快便联合发布了公开声明,在这份声明中,英法两国宣称将会全力支持俄国人驱逐奥匈帝国势力,拯救塞尔维亚人重获自由的行动,并且敦促剩余停留在贝尔格莱德城地区附近的奥地利军队遵照俄军要求撤退,同时英法两国还强调,在这件事上英法两国绝不会对任何威胁做出退让。
很明显英法两国声明中所提到的威胁,就是在针对德意志帝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
不出英法俄三国政府的预料,很快奥匈帝国政府就做出了回应:奥地利军队绝不会从贝尔格莱德城地区撤退,并且奥匈帝国也不可能在军事威胁面前做出任何退让。
奥匈帝国政府做出这一回应的同时,德意志帝国政府也发布了一份公开声明,宣布全国军队立刻进入全面战备动员状态,一旦俄军对奥地利军队使用武力手段,德意志帝国就会使用更强力的武力手段,来对沙皇俄国的野蛮行为做出回应。
面对德国人的强硬态度,英法两国不甘示弱的紧接着宣布同样进入全面战备动员状态,同时法国人还警告说,如果德军敢于跨过边境线进攻沙皇俄国,那么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必然会遵守与沙皇俄国的协约,立刻对德国宣战并发动进攻。
英国人表现的比法国人要滑头一些,大英帝国政府提出一份声明,宣布一旦德国和法国之间发生了战争,那么不论在任何情况下,比利时的中立地位都不允许受到任何形式的破坏,如果在战争中德国军队进入了比利时境内,或者以任何方式破坏了比利时的中立地位,那么大英帝国将不得不被迫为了维护比利时的中立地位,而对德国宣战。
一时间整个欧洲的形势再度变得紧张起来,而且在某些较为清醒的人看来,这一次的对峙局面明显比前一年的要危险许多,因为此时的协约国集团和同盟国集团都自认为已经做好了开战的准备,都在摩拳擦掌的等待击败对手后收获丰厚的战果。
不过在奥匈帝国对沙皇俄国的要求作出公开回应前,对峙的双方还只能僵持着并等待着。
很明显尼古拉二世并不是一个清醒的人,在得知俄军快速推进收复了大半塞尔维亚的领土后,尼古拉二世对苏霍姆利诺夫将军的工作成果大加赞赏,并且迅速恢复了对这位将军的宠信,为了彰显成就尼古拉二世还在首都圣彼得堡举行了盛大的庆祝酒会,同时在酒会上公开宣称,苏霍姆利诺夫将军仍任是全俄国最值得自己信任的将军。
当然在沙皇俄国的禁卫军司令尼古拉斯大公,以及波利瓦诺夫上将眼中,他们并不认同苏霍姆利诺夫将军的所谓工作成果,也并不看好一旦和德奥两国爆发战争后俄军的表现。
在这两位将军当中,尼古拉斯大公虽然是尼古拉二世的叔父,有着尊贵显赫的身份地位,照理说完全可以当个清闲享福的贵族,但尼古拉斯大公却有着闲不下来的性情,更是一位颇为干练的改革派将领。
只是因为尼古拉斯大公和尼古拉二世的宠臣布雷金素来不和,加上尼古拉二世一直在防备自己这位在军事上素来表现突出的叔父,所以尼古拉二世只是给了尼古拉斯大公显赫的地位,却几乎从来不问询不采纳尼古拉斯大公的任何意见。
波利瓦诺夫上将则是因为一贯以来的耿直性情,和不擅长言辞的缺点,跟沙皇尼古拉二世及皇后宠信的“国师”格里高利成了死对头,从而和尼古拉斯大公一样的不受尼古拉二世和皇后待见。
而这位格里高利可不是什么正经人,作为一个市井流氓出身的家伙,格里高利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无赖,还有着诱拐妇女和偷盗马匹的恶劣事迹,在不知从哪里学会了一手高明的催眠术后,格里高利摇身一变成了一位东正教的神父,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