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穿越重生>巴尔干的圣徒>51.同盟会的大麻烦

这一天的闹剧很快就在上海传扬开来了。在了解到事情的经过后,德国在上海负责发布会的人员虽然没有对这件事公开发表什么意见,但是私底下都对丘吉尔这种对记者抖威风的行径大加嘲讽:

好歹你丘吉尔也是个堂堂大英帝国内阁的海军大臣,犯得着跟一个心不在焉的小记者置气么。还闹得要取消人家报纸的采访权,真是贻笑大方,一点容人的肚量都没有。

虽然德国人对丘吉尔在心里看不起,但因为丘吉尔扛着大英帝国全权专员的名号,所以德国人还是客客气气的发了请帖邀请这位海军大臣参加即将召开的发布会。

同样收到德国人请帖的还有法国人,俄国人,日本人等等,就连因为在北非遭遇惨败而陷入国内政局混乱的意大利人都收到了邀请,总之只要是在上海租界区有那么一块地盘的,全都收到了德国人的邀请。

在得知德国人声称拥有足以压倒英国人照片的强力证据后,除了英国官方表示蔑视和不相信外,其他国家不管跟德国关系如何,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和自大的英国人不同,其他国家在上海的人员从德国人大张旗鼓的宣传和做出了公开展示的举动中,均判断德国人很可能是真的拥有了什么可靠的证据。但即便是最大胆的猜测,也只是估计德国人可能拥有着比英国人更多更清晰的照片,而完全没有预料到会是电影记录这么逆天的玩意。

诸多外国的大小列强在华人员兴味十足的猜测着德国人的发布会情况,但是对身为事件主要相关方之一的华夏南京临时政府来说,德国人的发布会看上去就不是那么有趣了。

原本德国人要往北方袁世凯那边运输军械物资的时候,南京临时政府的这些人就被吓得不轻。当时袁世凯的北洋大军已经打到了长江边的武昌三镇,而驻守武昌三镇的南方革命军是从前线一路败退下来的,所以北洋军只是通过试探性的进攻就夺取了其中两镇的控制权,若不是负责指挥的段祺瑞担心北洋军过于深入下令停止进攻,武昌三镇早就全部易手被北洋军占领了。

武昌三镇是革命党最早起兵反清成功的地区,同时之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也对其生产储藏的大量军械物资十分依赖,一旦失去武汉三镇后,对于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党将会造成军事经济政治上的三重打击。

所以孙文一方面要求周边的军队前往支援武昌三镇协防,希望能够延缓北洋军接下来的攻势,同时孙文也主动找上了多年支持其反清大计的友邦日本国。收到孙文的求助后,觊觎华夏利益的日本国对此窃喜不已。因为这个时空甲午战争发生的异常变动,使得日本国在清国身上除了夺取到台湾岛外,并没有获取到原本该有的两亿三千万两白银巨额战争赔款。

这个时空因为清国用割地换取了俄国和德国两大列强的强势介入,所以虽然甲午战争同样以对日求和告终,却只赔付给了日本国八千五百万两白银作为战争赔款。而这笔款项在扣除了日本国战前向大英帝国借贷的巨额军费后,剩下的数目并不足以支撑日本国完成初步的工业化。所以这个时空的日本国对本国人民进行了更多的压榨,也更加看重了孙文等反清华人的作用。

在孙文等人在日本成立同盟会后,这个时空的日本政府出于尽快让华夏陷入战乱从而趁机谋利的急切心理,对同盟会进行了额外的人力物力投资,经过一段时间的拉拢收买后,日本政府认为已经成功的将同盟会主要成员都收拢成为了其在华夏的代言人。

认为自己将同盟会培育成了一颗合适的棋子后,日本政府便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机会将其骨干孙文等人送回华夏。

终于机会被日本政府等到了,这个时空自甲午战争后清国政府完全倒向沙俄和德国的行为,虽然使得国力损失得以减少,却也加速了华夏南方投靠英美等国的新兴买办阶层,也即是江南地方豪强的不满。这种不满累积到了极限后便以武昌三镇为导火索引爆了激烈的冲突,最终酿成了席卷江南半壁的大规模战乱。

发觉华夏发生内乱后,觉得时机已到的日本政府当即派人护送着孙文等同盟会骨干返回了华夏。

因为有着日本政府提供的人力物力支持,同盟会很快就成为了名声最大的反清力量,之后孙文利用江南地方豪强之间互相对立的矛盾,使用种种允诺和空头支票将这些地方豪强的武装一一招揽,从而使同盟会成为了江南地区的反清领袖。

可毕竟同盟会在华夏根底太浅,比不上对各自势力范围经营已久的这些江南地方豪强。所以虽然同盟会招揽了这些地方豪强,却无法指挥动这些地方豪强各自的军队,所谓的反清领袖成了一个名义上的称号,没有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效果。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孙文派出自己的老搭档陈少白和黄兴二人,让他们开始在同盟会控制的地盘上开始招兵买马,训练直属于同盟会的嫡系部队。

本来这个训练部队的过程中,日本政府想要趁机派军官参与,试图将这支同盟会在华夏训练的军事力量据为己有,从而加强对同盟会以及华夏南方的掌控。可没料想孙文却和黄兴早有默契,他们用日本政府提供的资金去雇佣了英国的退伍军官负责训练同盟会的嫡系军队,从而使得日本政府完全掌控同盟会的想法化为了泡影。

发觉自己被孙文和同盟会给放了鸽


状态提示:51.同盟会的大麻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