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穿越重生>南唐天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王仙芝
兵去救。半路上遇上了驻守襄阳的沙陀兵,便一起去抄王仙芝的后院。没想到王仙芝吃亏不长记性,又被唐军从背后插上一刀,大败而去。

乾符五年(公元878年)正月,王仙芝北上去攻申州(今河南信阳),结果被唐军招讨副使曾元裕打败。这次惨败比王仙芝经历过的任何败仗更加惨烈,王仙芝在申州丢下了近万具义军将士的尸体,同时又有一万多义军被唐军招降。捷报传到长安,李儇大喜,他早就嫌宋威是个饭桶,正好趁此大捷,罢免了宋威,改任曾元裕。

曾元裕得了彩头,更加卖命。曾元裕率军紧追王仙芝,在黄梅(今湖北黄梅)追上了王仙芝的部队。乾符五年(公元878年)二月,唐军和义军在黄梅展开了生死决战。起义军来回行军,尽显疲态,被唐军全歼,起义军仅战死的就有五万多人,曾经轰轰烈烈做下一场大事业的盐贩子王仙芝也战死于阵中。

今人提及唐末农民大起义,基本上头一个想到的旗帜性人物便是黄巢,黄巢是唐史上与安禄山齐名的大恶人,名头甚是响亮。基实我们更应该记住在黄巢之前,还有一个王仙芝。

另一支起义军早已经折回北方去了,当尚让等人带着王仙芝战死的消息投奔黄巢的时候,黄巢正在攻打亳州(今安徽亳县)。听说王仙芝死了,毕竟曾经是出生入死的弟兄,黄巢也未免戚戚然。不过值得高兴的是,尚让此行带来不少王仙芝的残部,自己的实力暴涨。

此时黄巢踌躇满志,乾符五年(公元878年)二月,黄巢在亳州城外立纛称王,自号“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设置官属,黄巢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政权。

黄巢先是攻占了沂州和濮州,准备沿河西进攻取洛阳,但被唐军给赶了出来。这时唐朝要招安黄巢,封他为右卫将军,这个级别是正三品,远比当初封王仙芝一个八品的监察御史阔气多了。但条件是黄巢必须解散部队,这黄巢哪能答应?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军权一交,就要任人宰割,傻子才会干,黄巢没有答应。

黄巢见唐朝并不好对付,便学起王仙芝,放弃进攻洛阳,转而进入河南腹地,寻找战机。在攻下宋州、汴州,补充给养之后,黄巢继续南下,占领阳翟,准备从南部攻打洛阳,但黄巢发现唐军主力聚集洛阳,又改变战略。黄巢决定渡过长江,进军江南,以战养战。

乾符五年(公元878年)三月,黄巢军南渡进入江西。由于唐军主力多集中在江北,尤其是关中河南一带,江南守军力量薄弱,何况几十年未见后戈,哪是久经沙场的黄巢起义军的对手,饶州(今江西鄱阳)、信州(今江西上饶)吉州(今江西吉安)、虔州(今江西赣州)先后失守,起义军在大江之南纵横奔驰。

这时唐朝的统治已经腐烂不堪,当年唐太宗皇帝“天可汗”的盛世气象早就不见了踪影。到了唐僖宗时,局面更是混乱至极,起来和唐朝斗争的也不仅是被统治阶级剥削压迫的贫苦农民,统治阶级内部也在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甚至唐武宣之际相对平稳的边境也开始出现反抗唐朝的力量,除了西南的南诏屡向唐朝挑衅,北方还有一股势力也向唐朝示威,谁呢?就是前面提到的李克用。

李克用自从参加平定庞勋兵变有功,唐朝封他为云中牙将,后来升为云中守捉使。唐朝的大同防御史段文楚贪暴跋扈,苛扣军饷,为将士所恨怨。李克用此时正驻守蔚州(今河北蔚县),他看到天下大乱,唐朝已经是强弩之末,准备在乱世大干一票,李克用招兵买马,暗中增强实力。

云州衙校李尽忠、康君立、李存璋等人觉得跟段文楚实在没什么出息,想趁乱世做番事业,康君立对众人说:“天下纷乱久矣,唐室积弱不能自振,这正我等建功立业之时。不过我们实力太弱,成不了多大气候,必须找个好汉带头。”众人问:“谁合适?”康君立笑道:“纵观天下之强兵,无出沙陀军,现在李国昌父子英武,雄据雁、代,不如跟着他们闯江湖。”

众人大喜,连夜去蔚州见李克用,劝李克用起事:“段文楚仆竖小人,擅夺军需,欺凌将士,人皆恨欲而诛之。将军何不起兵,先除掉段文楚,据代北以成大事?”

李克用对这些人的底细还没摸透,一时不敢大意,假惺惺的说:“我家世仕唐室,不敢造越行事,你们不要乱说话。”众人想出头已经疯了,不容李克用多说,强行推立李克用为军中帅,李克用心中暗喜。

康君立密报云州城中的李尽忠,李尽忠率本部兵发动兵变,活捉段文楚等人,开城献于李克用,推李克用为大同军防御留后。李克用初治云州,当然先要收买军心,李克用下令剐死段文楚,以泄军愤。随后众人上表长安,请拜李克用为大同节度使。

李儇见这伙强人居然敢擅杀朝廷命臣,大怒不与。这时李克用的父亲李国昌(就是朱邪赤心)见儿子起事,自然暗喜,不过在皇帝面前说了几句假话:“如果李克用不服朝廷,臣愿帅本部兵讨伐李克用,行大义灭亲之举。”

唐朝这时候因为南方有战事,不便在代北用兵,干脆来个就坡打滚,让李国昌劝说李克用,不要和朝廷作对,做为交换条件,给李克用安排了一个美差。乾符五年(公元878年)四月,李国昌调任大同节度使,前大同节度使卢简方改任振武军。李克用在父亲帐下听用。后来李克用称雄代


状态提示:第一百六十五章 王仙芝--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