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恐怖悬疑>无双鬼才>第二百七十八章 步步紧逼

徐济的口气和胸怀都足以令阎柔感到震惊了,徐济语气之中的不臣之意可谓露骨,而随口就要阎柔为幽州刺史的话更是诛心之言。徐济便是贵为驸马也没有资格自己任用一州刺史,何况徐济如今自己也不过只是一介刺史而已。

但正是徐济的雄壮气度和野心勃勃令阎柔感到心服不已,若是说之前的用计只是令阎柔在智能上自愧不如,但在徐济说完这番话之后他对徐济已然是心悦诚服,不只是徐济的气度,更是那股汉人骨子里的铁血和为百姓疾苦忧心让阎柔心中生出了亲近之意来。阎柔甚至在徐济的一番话语之下立下誓言但凡他活一日就绝不会令鲜卑等异族踏足中原大地半步。

徐济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大汉的这些文士骨子里的血气之勇尚未消退,更不似宋朝之后那般只懂八股,此时的文士还是六艺皆通的真正的有抱负者。尽管阎柔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士,但他这样坎坷和颠沛的生活反而令他更加的在乎所谓的“民族气节”,而这,也是徐济想要看到的东西。

而徐济当然也并非毫无收获,作为同样流落过匈奴境内的阎柔对于扶罗当然也有足够的了解。而徐济因为听了阎柔的一些对付匈奴的方法,所以他也很快的就开始了行动,先是推荐南匈奴人中的豪强到中央任职,以防止他们在并州这片草原上兴风作浪;其次则是立即征发强壮男丁以作为远征的部队;对一般匈奴部众,则趁中央大军出征,分清以为“勇力”。这样,既可为国家补充精勇军队,同时也给匈奴部众开辟建立军功的机会。等匈奴人中难以对付的人离境之后,然后再把他们的家属迁往内地,充作质任。至于不服从调遣和政令的,则予以镇压。对于州界名士,皆量才录用。或贡达朝廷。如此多管齐下,匈奴上下皆服从供职,同于编户。这样一来,自然就能够解决问题。

“主公可留单于于扶罗。以防其惑众生事;令比较顺附的右贤王去卑代行国事:分匈奴之众为五部,以削其势;再令汉人为各部司马,以收匈奴贵族之权。如此,则并州可定!”阎柔的话犹在耳边,不过徐济却对这方法有所保留,这么做一段时间内看来似乎的确是效果很不错,但是也是在为华夏大地留下了隐患。这种分而治之的政策,若是在中央政府尚能控制大局时,固无问题,但一旦遇政治败坏或内乱迭起时。就会失去控制,甚至遭到倾覆之祸。

徐济当然知道匈奴的民族凝聚力极强固,即便是把单于与自己的部族分隔开,但其中大部分王侯犹足以兴风作浪,比如历史上的并州左贤王刘豹除非继续分割其势。当然若是能把那些与汉人杂处的匈奴人设法移居边外,则可完全断其祸根。

但问题的所在是因为这么做的难度很大,按照阎柔的说法,现在在并州的南匈奴人已经汉化得十分厉害,很多的匈奴人已经开始农业生产,类似于汉人的佃户,为汉人地主耕种。更有匈奴的妇女被卖为奴婢者。总之,和汉人的生活习惯已经大半都已经是十分相似的了。

需知在天灾人祸已经搅得各族人民无法安居时,强行迁徒数量众多的匈奴族人,恐怕是会招致反抗的,徐济倒是想要对匈奴人举起屠刀,但是至少要有一个合理的理由才行。

现在徐济面对战乱尚且自顾不暇又哪里有余力去应付这些外族人呢?但是徐济却深深知道绝对不能让匈奴人在并州大地上待太长的时间。这帮南匈奴人在如今看上去表面似无作为,不过是作为军阀的附庸。然而匈奴入塞过久,其部众既渐从事农业,掌握中原比较先进的生产技能,上层部帅亦通晓中国传统文化。其民族凝聚力既然保存。但许多人口又沦为佃户、奴婢,深受汉族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此皆可资匈奴上层贵族利用。

更令徐济忧心忡忡的事情是这还仅仅是南匈奴一族,在中国的北方,除了南匈奴,还有羌胡、鲜卑、乌丸。无不在虎视中原大地。

于是徐济也意识到,如今的境况之下看来自己的策略恐怕不得不发生一些改变了,徐济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一旦统一北方之后,这些蛮夷异族必然会选择暂时的退避和臣服,但徐济又怎么可能留下这样的隐患呢?

想到这里徐济不由得又叹了口气,心中暗暗告诉自己此时最好还是不要想那么多,当下最重要的事情无非是开始准备出征,徐济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他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收服并州。

第二天,在安泽匪夷所思的逃跑了的常林和在谷远被突然渡河得于扶罗打得打败的常杷只带了三千多人回到了上党郡的治所,向张扬禀告,张扬勃然大怒,但是却没有斩杀两人,更何况常枘已经把责任都推卸到了阎柔的身上了呢。

张扬召集众手下商议如何对抗于扶罗。常枘却在这时出了一个馊主意,他认为匈奴人精于马战,对于攻城战根本不在行,现在既然已经发现于扶罗的目标并非是王匡而是他张扬,那么就不如分兵把守,上党郡的各个城市,如此一来,于扶罗在久攻不下后,因为没有粮草的来源,自然会退却。表面上听起来这是个很好的主意,所以张扬马上采用了,于是武乡、沁县、屯留、长子、高平诸县均被张扬布置以重兵。

结果形势的发展完全出乎张扬的意料。

徐晃按照徐济的指示继续在于扶罗处装扮成袁术的使者,为于扶罗出谋划策,因为徐晃的出色表现,于扶罗


状态提示:第二百七十八章 步步紧逼--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