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恐怖悬疑>无双鬼才>第四百五十章 双雄(一)

淮阴大战,一天不到的时间,兖州军便迅速地破城,成为了日后曹操军上下都不愿意回首的噩梦。

荀攸也用实际证明了兖州攻城部队的无坚不摧。

在占领淮阴城之后,荀攸大军便迅速出击,联合纪灵大军直奔。盐渎城,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攻下盐渎城,和淮阴城互成犄角之势,抵御随时有可能回撤的曹操大军,与此同时,早在荀攸大军开始行动的时候便开始同时动身的兖州后勤部队也源源不断地把大量物资运送到两座城市之中。虽然这两座城市一直都是曹操的势力范围,但是因为兖州军秋毫无犯,再加上兖州的名声,所以这两座城市中的居民对轻名州郡并没有那么多的敌视。

这个消息传到了桓范那里,桓范就知道荀攸这是在为自己争取时间,要自己可以从容不迫地进行谋略。故此,桓范命令孙观大军回撤到淮阴城,加强那里的防御,与此同时,在于张济大军联系上之后,便要他们不必从水路攻击淮安,而是在到洪泽湖后便顺流直下,然后挥军攻击江都、沙头镇两地。因为远离淮安城,所以淮安城的水军根本懵然不知。

与此同时,桓范还把这些天在淮安城所试探出来的守城方式传告给荀攸,荀攸心领神会,立刻命令纪灵驻守盐渎,便引领大军直奔淮安而来。桓范得知此消息后,便下令解除对淮安城的包围,带领臧霸大军,在白马湖大开杀戒,瓦解了淮安城对水路的防御。还从他们的手中抢夺了大量的船只。然后施施然乘坐着自己地船只和敌人地船只从白马湖顺流而下,直奔曹操的军事重镇曲阿而去,当然。这么做是另有所图。

桓范的举动令淮安城中地曹军守将疑神疑鬼。不敢轻举妄动,生怕中了敌人的诡计,直到斥候出去探听一番回报之后。他们才知道中了敌人的稳军之计,原来敌人根本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同时。他们得到了确切的消息:张济大军已经开始攻击江都和沙头镇了。

知道这件事情后,刚刚从敌人的围攻中逃得大难而惊魂甫定的李典等人一片惊慌,连忙召开会议,商讨对策。

最先发言的便是和曹操有过命交情的鲍信。这曹操的老朋友焦急道:“沙头镇和江都不能有失,否则不但孟德回军无立足之处。而且连日后在想窥视中原地最后跳板都将会失去,不行。我们定要分兵救援!和这两地的守军前后夹击不知道天高地厚地兖州军。”吕范闻言连忙阻止道;“老大人不可如此。虽然两地重要,但是我军现在唯有孤城一座。斥候早已经回报,兖州军已经占领了淮阴城和盐渎城。形成了犄角之势,若是我们贸然出兵,如实这两座城市的兖州军前来攻击我们,我们未必能像这次一般幸运,若是丢了淮安城,才是有负主公和满宠先生所托呢。”李典却赞同鲍信地意见,沉声道:“我却以为可以分兵救援,要知道敌人地大军只有四只,张济大军在攻打沙头镇和江都,桓范大军顺流而下。那即是说淮阴城和盐渎城各有一直兖州大军,表面听起来似乎比我军强大,但是莫要忘记。得知三地出事的主公一定会马上回兵地,兖州军之所以先取两城,就是希望互成犄角之势,来抵御主公,所以说就算我们出兵追击南下的敌人,这两座城市的兖州军也未必有胆量来攻打我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在淮阴城的是孙观大军,在盐渎城的是纪灵大军,这两人没有什么太大的能力。更何况。他们还要分出一部分兵力来围困满宠先生,哪有那么多的力量和顾及我们?我听说这段时间他们在不停地把军用物资运到两座城市来。自然是为坚守城市,要攻破我们淮安城。他们并非不想,而是没有那个实力。”

鲍信接口叹道:“所以他们才会想出这条攻击沙头镇和江都的计谋来,因为他们已经看得很明白,我们即便是能守住这座城市,在孟德回来之后也会放弃这座孤城,所以根本不再理会我们,而实际上我们也的确无能为力和没有必要在未来守住这座城市,主公回来之后,我们的使命便完成了,自然回兵,虽然很不甘心,但我们却是不得不接受这一实事。”顿了一顿,又道:“兖州军现在这么做,很符合他们用最小的代价换来最大的利益的战争思路,徐济就常常这么干。”

大厅中的众人闻言无比点头,无不深以为然。直到此时,他们依旧不知道兖州军另有荀攸大军这支神秘的军队在的实事,否则打死他们也不敢定下这计策。吕范却凭借自己的直觉觉得这件事情没有那么简单,迟疑道:“我现在很担心淮阴城那支孙观大军的实力,他们居然那般容易的破城,感觉似乎比攻打我们的张霸大军还要厉害很多,若是他们来此,我们未必能抵挡得住。”李典摇头道:“先生多虑了,要放远目光,我们这里有满宠先生留下的对付兖州军的计策,张霸当然无计可施,但是淮阴城那里却没有;其次,淮阴城中多是败军,而且李通将军等人不久前才败在孙观大军的手中,今次对上孙观,在败一次也属正常。”

鲍信点头道:“李典将军言之有理。”

直到现在,他们还误以为攻下淮阴城的是孙观大军。吕范当然无话可说,皱眉道:“若是如此,我们现在有三条道路可以选择,一个是从后路偷袭张济大军,一个是乘船顺流而下,从水路在背后攻击桓范大军,还有就是出兵救援满宠先生。未知各位有何见解?”

鲍信断然道


状态提示:第四百五十章 双雄(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