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科幻未来>双鹰旗下>91、海啸(四)

u48号潜艇翘起尾巴,一头就朝着深海扎了下去。

“航向30!”舒尔茨示意站在身旁的士官收起潜望镜,在潜艇开始时候,下令进行右转。回声测距仪发出尖锐而且急促的声响,表示对手正在正在飞快地向他们这个方向驶来。

“是的,左转30,长官!”舵手的回答似乎被声纳发出的警报掩盖住了。

一艘驱逐舰从他们的左侧呼啸而来,就象一列火车在头顶驶过,发出轰隆轰隆的声音。

“注意深水炸弹!”舒尔茨喊道。

只听见头顶上面发出几声沉闷的声响,声纳的声音变小了,驱逐舰驶了过去,似乎有什么东西掉进了水里。过了大约几秒钟,深水炸弹炸开了。

u48号在剧烈地抖动着,还在急速下潜,就好象要坠入深渊。随着一声惊天动力的震响,整个潜艇象是被重锤砸中了似的,猛地一震。巨大的冲击波在不断冲击着艇身,艇内的舱室就好象是在闹地震似的抖个不停,艇上没固定牢靠的东西四处横飞,咣当咣当响起了一片。

不少人被撞得东倒西歪,东跌西撞,有人摔在地上,更多地人是撞在舱壁内密布的管件上面,磕得呲牙裂嘴。舱壁上本就昏暗的灯光更是忽明忽暗,如同是在闹鬼。

整个艇内叫喊声不断,乱成了一团。

舒尔茨少校虽然经验丰富,也挨过几次攻击,但从来也没有在如此近的距离上挨上一枚深水炸弹。他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向更深入潜下去,下潜得越深,被敌舰声纳锁定位置的几率越低。

u48号下潜到了230米,这几乎已经到了潜艇最大的设计潜深。当然有的艇长说过可以潜得更深,但舒尔茨却不想再冒这个险。潜艇刚才吃了两枚深水炸弹,艇身在海水的挤压下在咔咔作响,他甚至怀疑这些外壳还能不能禁受得住如此的重压。

“好吧,现在上浮到50米!”头顶又接连传来几下炸弹的隆隆声。一声比一声远,敌人的驱逐舰已经渐渐远去。舒尔茨连忙下令潜艇进行上浮,整个潜艇摇摇晃晃,呆在200米的水下实在有些太危险啦。

情况平静下来了。

“敌人肯定装备了新式的探测装置。我们还在‘安全位置’以外,就被发现了。”副艇长库特说道。

“这是个新问题,需要尽快向上报告。”舒尔茨说道,“我们先在水里呆一会儿,一个小时后上浮。开始向外发报!”

卢金斯上将在一个半小时之后接到了潜艇部队发出的报告,此时正好是11月30号晚上11点。

“敌人的运输船队一个半小时前在152海区,那么现在应该快进入到38区了,距离我们大约有130海里!”航海官一边把敌人的位置标注在海图上,一边报告说。

“我们应该主动找上门去,这样伦敦的海军部里,他们会煎熬一个晚上。”卢金斯上将说道,“今晚上大家就别想睡了,那么让英国人也别想睡好。”

“那些航空母舰该怎么办?”林德曼舰长说道。

“让轻巡洋舰和驱逐舰保护它们继续向南航行,我们只带两艘战列舰和两艘重巡洋舰!”卢金斯说道。“我们这样打上一晚,英国人准会派出他们的增援舰队!”

在黑沉沉的海面上,由70多艘运输船和10多艘护航军舰所组成的庞大船队正缓慢而有序地向东航行。天空中飘着雪花,能见度很低,执行反潜任务的驱逐舰开着探照灯在海面上来回巡弋搜索着。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距离自己的目的地越来越近,但他们也知道这同时意味着危险也离他们越来越近。在法国陷落后,不光是潜艇,德国水面舰艇也不时窜入到北大西洋之中,相对于潜艇。水面舰船对于运输船队的威胁要大得多。

如果缺少强力的航航军舰,那么那些毫无抵抗力的运输船队在遇到敌人的水面舰队之后,就成了待宰的羔羊。

还好,由于这批装载着军用飞机、重要的军火和英国急缺的铝锭等物资的船队太过重要。不光英国派出了一支由两艘战列舰、一艘航空母舰为主所组成的强大护航船队,甚至美国人也派出了一支由两艘战列舰和两艘巡洋舰所组成的舰队为其护航。

有这么一支强大的舰队保驾护航,让船员们心里安定了许多。

12月1日,凌晨3点20。

“目标24300,方位322!”

位于德国舰队前列的“希佩尔海军元帅”号的雷达终于捕捉到了目标信息。

尽管海面上一片漆黑,天空中还飘着雪花。但当雷达控制室第一次报出目标数据后,舰上的指挥官们还是下意识地端起望远镜,看向了远处的海面。

德国在雷达技术上并不是特别出色,但在从奥匈海军得到了多腔磁控管技术后,其雷达性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其最新装备的fumo23sk舰载雷达工作已经达到30k,脉冲频率500hz的“厘米波长”的无线电探测电波,最大探测距离为25公里,但误差高达75米。

虽然目前各国的雷达技术在飞快地发展,但距离引导火炮进行精确射击方面,无论是探测距离、方位和目标移动速度等方面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提高。实际上雷达只能为火炮射击提供大概的数据,至于夜间射击的命中率,那也只能靠“懵”了。

不过,德国人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即在夜间战斗中,由重巡洋舰发射照明弹,再由战列舰上的光学测距仪进行精确瞄准。

“左转30,巡洋舰照明弹准备!”冈瑟?卢金斯上


状态提示:91、海啸(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