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名书迷同时在线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的一名博士生,吴天放也曾是张艺谋创作团队的一名成员。
不过,他在这里工作一段后,因为在构思的理念上和总导演有分歧,后来他就自己退了出来。不过,有一点吴天放是赞成的,那就是——开幕式以中国特有的绘画长卷为线索,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他觉得在这一点上,张艺谋等人彰显出了相当的创造力。
吴天放虽然退了出来,但团队中仍有他的不少朋友,他对开幕式背后的故事也知道很多。可以说,不管世人会有如何的评价,但张艺谋导演的开幕式,的确是给人以惊艳的感觉。
今天坐下来想想,吴天放也为自己的退出感到有些遗憾。
是啊只要想得到,就想办得到。在历时3年的征集、创意、制作过程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方案历经十余次推倒重来,删减、增改更是难以计数。2008年8月8日晚8时,4小时的华美绽放终于惊艳世界。
昨晚,当李宁点燃主火炬塔的一瞬,挤满焦急人群的“鸟巢”主控制室顿时尖叫声、欢笑声响成一片,伴着泪水飞流,大家激动地拥抱、握手。
终于等到了胜利的这一刻,曾经为开幕式付出的每个日日夜夜化作脑海中最深的记忆。
吴天放觉得,这里面还是有很多亮点,值得人们去品位。比如,画轴概念的横空出世。
2004年雅典奥运会,在体育场中央挖了个大坑,放进了水,给它起名为“爱琴海”。
就是这一波水景成为这届奥运会的鲜明特征,让中国人倍加推崇,也成为张艺谋团队面前的一座高峰。
北京奥运会的特征应该是什么?
2006年3月29日,在正式接到北京奥组委聘书前18天,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副总导演张继刚、陈维亚和后来被聘为视觉特效总设计的蔡国强等核心创意成员,就在奥运大厦401会议室召开了第一次会议,看13家优秀竞标团队的奥运会开幕式创意方案。
它们是从2005年以来竞标的409件方案中脱颖而出的。“如果没有各家挖空心思地竞标,就没有开幕式的精彩,现在的开幕式或多或少都有竞标团队的影子在里面。”陈维亚说。
奥运会开幕式是4个仪式中的重中之重,有人也许想,当初只要把这么多家竞标中的好点子捏一块不就是一个好方案了吗?其实在追求“更好”的这些文化精英来看,创意并非那么简单,也不想有一天后悔还有更好的没有发现。张艺谋开会第一天就明确:“所有方案只能作为参考,包括我自己的竞标方案也撇开,要再想一个。”
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大家天南海北地扯啊,什么狂想都有。
“把体育场建成隆起的地球表面”;“搭积木,在场地里再搭一个‘鸟巢’”;“用升降台升起立体画卷,拉出很多光纤来”;“用毛笔写出一个大大的‘一’字,投影到场地中间,把‘一’撕开变成一个表演区”;“利用‘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将场地与‘鸟巢’‘碗边’相连”……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野心大极了。一年之后才从空中落到陆地,慢慢开始务实。任何一个新人进来,再海阔天空,我们常常说你需要洗洗脑。”张艺谋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几天这样说起当时的情形。
这期间,张艺谋正在拍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开闭幕式创意组成员就赶到浙江横店影视基地与他聊创意。张艺谋每天傍晚起拍电影,夜里一二点拍完后,开始和开闭幕式创意组的人聊,一直到凌晨三四点,睡4个小时起来再继续开闭幕式的工作。正是在横店,2006年4月下旬,开闭幕式工作部部长张和平提出了一个口号——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后来贴到开闭幕式运营中心每个房间的墙上。也正是这句话无数次激励了每一位参与者在最痛苦、最艰难时挺了过来。
从成立导演组到2007年8月基本确定方案这一年中,除了不断寻找开幕式的特征外,隔三岔五有了什么具体的创意大家也都拿出来晒一晒。2006年下半年,有人曾提议用某种材料勾画出毕加索的反战名画《格尔尼卡》,然后孩子们再把这个痕迹擦掉,涂抹成绿色,表现和平、环保的理念。这个创意坚持了半年时间,后来还是必须拿掉了。开闭幕式工作部常务副部长王宁解释:“国际奥委会认为,这幅画会勾起很多欧洲人对‘二战’的痛苦回忆,营造的所有氛围,应该让世界上所有人能接受,不能引起争议。”
开幕式文艺表演原来是以四大发明为主线,但不是表现四大发明。专家听过这个方案后提出较大意见,文明、和谐的主题渐渐浮出,形成现在的上半场表现中国历史文化的“灿烂文明”与下半场以抽象段落表现中国现代生活的“辉煌时代”两大篇章。在8月6日的开闭幕式新闻发布会上,张和平正式宣布开幕式文艺表演的主题为“美丽的奥林匹克”,他说,在艺术风格上,开幕式坚持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充分体现民族特色、时代特征,以中国特有的“绘画长卷”为线索,以中国美学的写意精神展现东方文明的底蕴,用绚烂的色彩展示当代中国的勃勃生机,用富有创造性的当代艺术表现形式,赋予开幕式以现代性和国际性的风貌。用张艺谋的话解释就是“突出浪漫的基调”。
长轴画是中国非常古老的文化符号,现在开幕式上让所有人印象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