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庆将以副总理的身份入主中南海,已经在社会上传得沸沸扬扬。身处漩涡中心的王国庆心里很有数,越是在这种时候,自己越来平静,越要把工作做扎实。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出现严重经济衰退,导致2009年世界经济出现战后以来首次负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降幅为1.1%。这场7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重创美国——失业率飙升至10.2,为1983年以来的最高失业率,轻松赚钱的时代戛然而止,昔日大手大脚的挥霍者突然变成了吝啬鬼。曾是美国制造业象征的底特律千疮百孔,菲亚特收购克莱斯勒,通用在破产中来回挣扎。为应对危机,各国政府都投入了巨额资金。4月和9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先后在伦敦和匹兹堡举行金融峰会,就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和改善国际金融市场监管等一系列问题达成共识。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实施了刺激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国务院相继颁布了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等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呈逐季加快的态势,三季度增长8.9,全年“保八”没有悬念。
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下,k省今年的发展形势总体上还是不错的,王国庆很满意。他认为省长李庆祥和常务副省长郭新杰,以及18个地市的市委书记们都是功不可没。从另一个角度讲,也说明他在选人用人上是看得准、用得好的。
为了更好地对比突出k省的发展,王国庆便让省委秘书长程大同整理一些有关国际金融危机的材料,他要研究一下。要以详实的资料证明,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很快,程大同就让秘书班子整理了一份有关金融危机方面的详细材料。其主要内容如下。
美国金融危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已经扩散到欧洲和全球,世界经济正遭受100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冲击,实体经济的衰退也不可避免。我们将眼光放长,回溯上个世纪初美国经济大萧条以来的金融危机历史,或许更能够看清金融危机的本质,对未来全球金融体系的发展方向以及世界经济的走势也可能会有更加准确的把握。
19291933年大萧条:金融危机从未远离。
金融危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得统治地位之后就一直伴随着经济周期的轮转而有规律地爆发,其早期的典型表现是在衰退收缩期会有一批银行信用锁链断裂发生资金周转不灵,甚至不得不倒闭。正是这种银行不断周期性倒闭的金融危机,催生了现代中央银行的产生,而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就是统一银行券的发行,并作为最后的贷款人为商业银行提供他们所需要的贷款。因此,现代中央银行诞生后,金融危机爆发的频率下降。但是,金融危机并没有消失,它只是降低了对经济的冲击力度。
被政府反周期政策和中央银行注资所缓和的周期性调整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最终还是会以一次较大的危机爆发来克服经济内部的失衡和矛盾。19291933年的大萧条就是这样的一次调整。上世纪20年代被认为是美国经济的“黄金时代”,美国gdp在19251929年的4年间增长了50。在人们普遍的乐观预期下,投资消费不断增长,贷款增加,仅分期付款的消费信贷就从1924年的20亿美元增加到1929年的35亿美元,增加了50。
乐观的预期使得证券都可以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证券公司会贷款给投资者,利息虽然高,但投资者预期可以赚更多的钱也愿意承担。因此,货币供应量也不断扩张,1929年比1921年增长了61.8。在这样的背景下,美联储为了抑制投机和过热,不断地提高利率,最高达到30。终于在抑制了投机的同时引发了1929年10月24日著名的“黑色星期二”危机,股市一周之内暴跌40。随后,美国经济出现了长达4年的经济下降,1930年至1933年美国gdp每年分别下降了8.6、6.41.3。这就是美国历史上有名的经济大萧条。大萧条使得美国股市1933年的市值还不到1929年的20,失业率高达25,25000家银行中倒闭了11000家,制造业产值下跌了54。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穷人连填饱肚皮都困难,而另一方面,企业因为消费骤减,又不得不销毁很多过剩的商品。
上了年纪的人可能还会记得一些具体的描写,比如饥肠辘辘的美国女孩问母亲,为什么他们饿肚子,但资本家却将牛奶倒进海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在这次危机中得到了极致的展现。
美国经济大萧条导致了1932年罗斯福政府的上台和1933年开始的“新政”,其核心内容就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增加就业并为国民提供基本保障。在金融领域内则开始了储蓄存款保险,并对商业银行增强了监管,限制其从事高风险的证券业务。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使得美国经济在1934年开始恢复,当年美国增长了10.8,而美国金融体系经过改革和重建后也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
凯恩斯主义盛行时代:金融危机被调控成通胀。
在大萧条以后的年代里,金融危机其实并没销声匿迹,只是主要表现形式不再是以银行倒闭为标志。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因哈特和罗高夫对金融危机史的研究标准看,他们将连续的违约作为金融危机的内涵,即货币贬值、汇率体制崩溃和通货膨胀都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