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穿越重生>屌丝重生咸丰帝>中心之国

印度失守之后,英国在世界上的最大的补给基地丢失了,现在协约国变得与同盟一样,需要大量从国外进口军事物资,来支撑这场声势浩大的战争。不同的是,同盟国的阵营在海外的殖民地,仍无法与协约国的殖民地相比,而且英国控制了个整个地中海的海面,同盟国就是想从海外殖民地获得补给也是很困难的。就连大清帝国宣布参战之后,物资运送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印度的丢失,使得一直在观望状态的保加利亚等国先后宣布加入同盟的序列,向所有协约国宣战,就连一向忍气吞声,不敢轻意从法国背后发起主动进攻的意大利也开始调集重兵,从法国背后扑了上去。

法国的处境一时困境重重,在结束了一系列的国内总动员之后,法国虽然而又组建了几个集团军,但是由于多方受到攻击,法国不得不将对德国发动一次大规模反攻,有计划地收回几个防御阵地的战略计划取消,而将几个新建的集团军调往各个战场,进行被动的防御。

自印度丢兵之后,美国人成了协约国最大的供应商。美国国内的无数积压了许久的工业产品,一bō_bō地从大西洋运往协约国。虽然通过大西洋的这一段路途艰难重重,商船队随时都会受到德国潜艇的无限制攻击,但是由于协约国的处境危急,美国人从中的所赚到的利润,每天都在增长,区区损失几条货船算得了什么?

而由于英国丢失了印度,以及大清帝国的参战,使得美国国内再次掀起了一股讨论美国是否应该参战,以及美国何时参战,参加哪一方的热潮。情势很明显,由于大清帝的参战,同盟国已经无需再为他们的战争储备而担忧了,特别是印度被大清帝国占领之后,这一形势越来越明显。大清帝国只要再迈进一步,将驻扎在非洲的协约国势国拔除,一条从亚洲通往欧的陆地通道便已经出现。那时候,英国人的海洋优势也将渐渐消失,同盟国胜利的步伐将无可避免。

美国国会进行了长时间的争吵,代表资产阶保守势力的一方认为美国暂时都没有必要卷入战争的泥潭,因为现在的战争局仍不是很明显,美国如果轻意参战的话,对美国的利益没有好处。

而代表激进派的一些少壮将官则认为,美国必须参战,而且要加入协约国的一方。他们的理由是,这次大战将是世界重新划分势力范畴的一次机会。美国后起之秀,在世界上的殖民地几乎都被英法两国压迫着。甚于连后来居上的大清帝国都从美国人手里夺走了日本与菲律宾。这是美国所不能容忍的。

而且,同盟国现在之所在战场上的局势渐渐好转,是因为有大清帝国的加入。而这仅仅只是维持了同盟国与协约国打了一个平手而已。如果美国加入协约国的一方,那么协约的优势又将重新显现,胜利将非协约国莫属,而由于美国的损失非常小,胜利之后,美国将凭借自己的实力,获得最多的利益。

可是这一派的论调刚刚提出来,却被以犹太人人为主的政治势力强烈的反驳了。因为他们提出一个令所有美国人的都感到尴尬的问题--军队!自美国南北战争之后,美国政府为了节省财政开支,将美国的常备军队从原来的数十万,削减到了后来的仅仅两个师,三万多人。若非世界大战的非常时期,现在的美国的常备军也不会超过十万人。

这么一丁点的人,要投入到动则上百万大军混战的欧洲战场上去,简直会令所有的参战国都感到好笑的。这就像是一捧沙子,被投进了太平洋一样,无影无踪。而增加军队,增国美国的军费开费又将受到所有的资本阶级的反地。

因此,美国国会在首都争吵了半个月,却没有得出任何有意义的结果,最后美国总统根据多数资产阶级的要求,决定美国暂时不参战,而是以出口战略物资为主,继续对世界大战持观望的态度。

就在所有的同盟国以为大清帝国将会协其大胜之威,继续向非常挺进的时候,大清帝国的大军却在印度停下了前进的脚步。大清帝国给所有的同盟国的答案是:帝国的部队经过长时间的作战,消耗非常大,而且军队很疲劳,需要休整。

而其真正在印度所做的事情,却是四处在印度派遣政治工作者,将印度亲中的势力拉拢到自己的旗下,而对排中的印度势力全力打压。印度在古代,中国人称之为大食国,两国的交文化交流以及物种交流非常久远。而且两国的宗教信仰都是佛教。这让大清帝国在印度很受印度的欢迎,并没有像排斥英国人的一样。

大清只在印度扶植亲中势力,将让他们来管理印度地区,并没有像英国人一样对印度人进行残酷的压迫,这也是印度人对大清帝国普遍存有好感的原因之一。而对于大清帝国来说,印度的广大,是不可能完全由自己来管理的,将印度划分为无数个小的政治区域,这对大清将来,更好的管理印度和治理印度,将印度变成一个大清帝国的小弟很有益处。

印度人的历史很多都是从中国人的史书上学去的,他们对于自己的历史并不是很清楚,而印度语与西藏的文字与语言都有几分相似。大清政府决定在印度推行汉化教育,将汉语变成印度人的官方英言,就像后世里英国人将英语变成了印度的通行语一样。

大清陆军的事情已经完成了,而在印度洋的海军却不能因此而放松警惕,毕竟在孟加拉湾,还有一支


状态提示:中心之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