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穿越重生>屌丝重生咸丰帝>079 再练新军

就这样,天京南面之清军大营继英桂抽调大部之后,再次被向荣抽调一空,各地守营清军能出动的不到一千余人。石达开见时机成熟亲率东路天军回师天京,此时江南大营被迫分布于孝陵卫、镇江、广德、溧水、宁国等宽广的地区被天军牵制得动弹不得。

二十日秦日纲所部清军回到天京燕子矶,观音门之后,本想先进城,奈何却被杨秀清阻住,令其直出观音门,兵出孝陵卫,进击清军大营大后方。石达开本要劝阻,但被杨秀清严辞斥退,无奈,刚刚回师的秦日纲部只得不顾疲劳,再次出兵。

这里有个小插曲,自从定都天京以来,秦淮的歌舞,富裕的生活,让本心怀贫苦百姓的杨秀清的心理上出现了波动,再又几次与洪秀全政见不一出现了极大的冲突,洪杨两之间的隔阂日渐增加。又见洪秀全自登基以来,日日纸醉金迷,完全一副帝王这像,让杨秀清越发恼怒,同时也第一次对至高无尚的帝位产生的幻想。从此那个事事以民为先的东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常常以无理理由斥责手下,每每出现不依自己意见的“天父下凡”,为了分化和瓦解死忠于洪秀全的部将,杨秀清可谓煞费苦心。秦日纲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时见无效的石达开无奈之下只得看着秦日纲率疲兵出师孝陵卫。二十三日,秦日纲率部以孝陵卫以北的仙鹤门为主攻方向,西北的龙脖子为助攻方向。次日,秦日纲从燕子矶移营仙鹤门,以数千天军猛攻仙鹤门。大军猛一日,不果之后,西北龙脖子天军出动三四千人冲出,摇旗呐喊,以迷惑清军。清军不敢出战。向荣见大营后路被断,而大营又兵力空虚,只得再次令张国梁率军千余人星夜驰援仙鹤门,同时令王凌死守待援,为补兵力不足,向亲自从湖北赶往江南大营督战。是夜,向荣命手下大将冯子材率五进军士,多带引火物资,前出天军大营,将天军物资一一烧毁。天军甫受突袭,顿时大乱,以为清军识破计谋杀下城来了,秦日纲也在乱军之中被清军砍伤。战到天明,此时天军才知道不过清军小股部队来袭而已。

天军与清军在仙鹤门对战数日,心忧秦日纲的石达开也率大军前来增援,得到增援的太平军顿时声势大振于次日出动五千余人再次向仙鹤门猛攻而来,同时西北方向的天军也出动七千抄过来。星夜赶来增援的张国梁碍于天军的声势不敢于之战,只敢依山结垒,阻碍天军。

二十七日,天军数路大军齐出向清军发起总攻,清军王凌部首先不敌,败如山倒,向荣已知大营难保一面组织人马声言要反击天军,其实是为了跑路,而作准备。是夜向荣率部退往淳化,次日又撤往句容。止此一战,天京外围的江南大营一夜化为乌有,英桂苦心经营近两年的江南大营就因小刀会一场意外,悉数被毁。

向荣退走之后,清军后路被断,分守各个要地的清军立时成为孤军被天军重重包围。杨秀清继续让受伤的秦日纲领兵追击清军残部,同时令镇守庐州的陈玉诚部也加入到围剿江南大营的战斗中来。于是天军数路齐发,将分守各地的清军各个击破,江南大营不复存大。逃到句荣的向荣,悲愤交加,深感有愧咸丰的厚望,于句荣上吊自杀了。至此天军大获全胜。冯子才见向荣自杀身亡,前途再次灰暗起来,带着残部手下,辗转回到了湖南境内投奔左宗棠去了。

一时因一场小小的意外,江南大地再起烽火,风云变幻。摧毁了江南大营这座哽住天京的在背芒刺之后,洪秀全立即令石达开返回湖北,以解湖北威局,而陈玉诚,秦日纲则西进江西,由北王韦昌辉主持江西军务。

江南一片混乱,除了咸丰之外谁都不知道各英美法等国正在酝酿一次针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英桂虽比向荣好一点,面对小刀会这个意外,匆忙面对之下,能在几日之下将刘丽川等人逼进上海与嘉定两处孤城死守。但是英桂毕竟只是一个旧式官僚,面对洋人夺夺逼人的架势毫无招架之力。上海只不过一座小城,英桂江南大营数万大军虽跟太平军有一定零级大神19181差距,但是打打还是一团乌合之众的小刀会还是措措有余,怎么会久攻上海不下?何况既使强攻不行,围也能将小刀会围死。其中若不是有洋人从中干涉,又卖粮食又卖军火给小刀会,刘丽川说不早就灭了。

自英桂在上海城上受挫以来,英美两国再次发来照会要求咸丰命令清军快速解决上海乱局,更是以出兵可威胁,扬言如果清军无力收复上海,英美将自行接管上海海关,以免外商利益受到影响。咸丰知道,要让清军快速平乱都是英美等国放的狗屁,实际上还不是看上了上海海关关税这富得流油的衙门,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上海就成了西方工业产品冲击中国市场的几大窗口之一,每年从上海流入中国的工业产口无以计数,英美等国早就看着中国的海关衙门眼红了,再加上清政府一直以来还是将贩卖鸦片视为违法的事情,被海关查获的鸦片让一些英美鸦片贩之损失也不小,于是乎中国海关更成了列强们眼中之钉,不掌握在手就浑身不舒服。

上海小刀会起义只是给了列强一个借口,随之而来的定是列强强行干涉其中的事实。咸丰已经从天机处在上海的人员的情报得知,英美两国正在调动租界地里的驻军,很有可能出动军队强行接收上海海关。咸丰豪不怀疑这点,因为


状态提示:079 再练新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