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穿越重生>重生之我是歌王>第525章 沉默是金(下)

所以地球上便有乐评评价张国荣这首《沉默是金》。

“夜风凛凛独回望旧事前尘,是以往的我充满怒愤,诬告与指责积压着满肚气不愤,对谣言反应甚为着紧,受了教训得了书经的指引,现已看得透不再自困,但觉有分数,不再像以往那般笨,抹泪痕轻快笑着行,冥冥中都早注定你富或贫,是错永不对真永是真,任你怎说安守我本份,始终相信沉默是金,是非有公理慎言莫冒犯别人,遇上冷风雨休太认真,自信满心里休理会讽刺与质问,笑骂由人洒脱地做人....

即使是以媚俗的标准,这首歌似乎也更有资格入选香港世纪十大金曲之列,因为人们对它太耳熟能详了,不少人从这支歌的歌名才知道还有沉默是金这么有哲理的一句话,它也是香港流行乐坛少见的充满哲理的劝世歌。俗话说:文以载道。能用通俗的方法讲出深刻的道理,是这首歌最大的价值所在。弥足珍贵的还有:它是由张国荣作曲的,是张国荣充分展示作曲才华的一个完美作品,这首歌曲调明朗,旋律流畅,豁达开阔,略无呆涩之感,不愧为张国荣的力作。”

《沉默是金》曲旋律采用了古曲加流行元素的结合,听来很新鲜,古筝的运用也十分出彩。这首歌体现了流行音乐的一大功能:对传统概念进行重新整合与解释,对社会情绪进行新的总括。许冠杰写的这首词非常有哲理性,人生就应该“笑骂由人、洒脱地做人”,不理别人的闲言碎语,人生才能无所拘束,方能活得精彩。张国荣和许冠杰情深意切的配合是不能遗忘的声音。

而在文法上,“沉默是金”,则很朴素的一句话,却蕴含着极耐人寻味的真理。

首先,沉默并不等于无言,它是一种积蓄、酝酿,以等猝发的过程。就如同拉弓蓄力,为的是箭发时能铮铮有力,直冲云霄。战国时,楚庄王继位三年,没有发布一条法令。左司马问他:“一只大鸟落在山丘上,三年来不飞不叫,沉默无声,为何?”楚庄王答曰:“三年不展翅,是要使翅膀长大;沉默无声,是要观察、思考与准备。虽不飞,飞必冲天;虽不鸣,鸣必惊人!”果然,第二年,楚庄王听政,发布了九条法令,废除了十项措施,处死了五个贪官,选拔了六个进士。于是国家昌盛,天下归服。楚庄王不做没有把握的事,不过早暴露自己的意图,所以能成就大功绩。这正是“大器晚成,********,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其次,形式上的静止,并不代表思考的停滞。正相反,深邃的思想,正是来源于那看似沉默的思考过程。有的人喜欢夸夸其谈,将并不成熟的思想,过早地说出来。这样,对于他自己,失去了进一步思考、提高的机会,使本来可能很有价值的想法,随口溜走了。而对于听的人,由于说者的滔滔不绝,很容易忽略了其谈话的重点及思想的核心,随耳一听罢了。

还有的人因为说话前缺少足够的思考和语言的组织,造成言不达意或逻辑不清,反而影响了感情的交流,真是欲速则不达:难怪有人要感叹:“要了解一个人的思想,最好是看他写的文章,而不是和他交谈。”为什么?因为人们在写文章前会仔细推敲,然后才落于纸墨,所以清楚、流畅。由此可见,思想需要语言的表达,而语言的形成更需要经过冷静思考和反复推敲润色的过程。

还有人这样说,“记得有一次,正当我说得眉飞色舞之际,一个朋友对我说:你知道人为什么有两只眼睛,两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吗?为的是让人多看、多听、多想,而少说两句!”

大地的沉默孕育了金秋的收获,雄鹰的沉默蕴蓄着有力的冲击,冬日的沉默更是奉献出一片姹紫嫣红的春天。有古语云:“君子厚积而薄发。”没有一点一滴的积累,没有孜孜不倦的耕耘,哪有成功者的喜悦,哪有胜利者的欢呼?人们往往只看到博学的人侃侃而谈,却忽视了他寒窗苦读的默默无闻;人们往往只赞扬潇洒自如的谈吐,却小瞧了正在沉默中酝酿的思考。

沉默是金......

沉默并不是教人缄口不语,而是希望人们能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说。让我们的生活中多一些高质量的谈话,少一些无目的和平庸的闲语。让思考的火花在沉默中放出光彩,让语言的艺术在思考中得到升华!

一首《沉默是金》看似寥寥数语,但是其中包含的内涵却太是广博,再加上这首歌在这个世界的首唱者是李悠扬,而李悠扬在这个世界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如果说,在李悠扬看来,席霜身上充满梅艳芳、徐小凤、张国荣这样传奇歌手的特质,甚至不止这三人,还有从她身上看到了地球上另外太多传奇歌手的身影,但是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看来,就是所有能称之为传奇的歌手加在一起都比不上李悠扬一个人。

他已经出离了传奇,他已经成为了人们心中独一无二,至高无上的神!所以,当他和席霜一同唱完这首《沉默是金》之后,所造成的轰动甚至要远远大于地球上张国荣和许冠杰的联袂演出,无他,这个世界并没有张国荣和许冠杰,却偏偏有着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李悠扬!他不只是传奇!他更是神话!

再加上这一刻同样晋身为传奇歌手席霜的加持!传奇对神话!

这样的现场效果,实在不是任何人能抵御的!

但是,席霜和李悠扬的配合并没有结束,因为在


状态提示:第525章 沉默是金(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