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横扫晚清的坦克军团>百六二章, 野狼行动

栗云龙及时地调整了战术,将部队向纵深撤退。

大批的中国军队未经战斗就向两翼的山坡上转移,隐蔽到了丛林地带。

炮兵部队则费尽心血,转移到了距离大通道数百米山坡下的树林里。

部队战士有些纳闷,很希望和俄军继续拼杀,接到这样的命令多少都有些不理解,就是有的军官也有不同意见,认为只要堵截在这里,将俄军钉死,要不了几天,俄军就会崩溃掉,那时,漫山遍野都是俄国鸭子,随便逮随便抓了。

栗云龙和龙飞则认为,俄军向东撤退的道路有很多条,他们完全可以克服困难,转道其他,过于凶狠地堵截敌人,反而效果不佳,最关键的是,要减少损失,俄国人已经疯狂了,这样对耗下去,太不划算。其二,俄军不是中国人内战,如果不是军队彻底溃败,很难大面积投降。堵截的成效难以确定。

栗云龙的头脑还是清醒的,在张广才岭,并不是一道特别挺拔陡峭的山峰绝壁,而是平缓坡度的岭,俄军大部队只要轻装,完全可以寻找新的道路,只是俄国人实在舍不得那些重炮和物资罢了。

有不少的军官赶到了司令部,向元帅库罗巴特金当面陈述转进的理由,元帅也同意了,他不是一个特别顽固的人,而是相反,意志薄弱,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就象三国时期著名的袁绍一样,元帅立即派人向周围宽幅度的山岭地带探查道路,同时,利用炮兵,继续向中国军队猛攻。

战斗中,已经有中国士兵被俄军俘虏,凡是有战斗的撤退和阵地丢失的地方,这种情况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数量多少。在刘邓大军南下的过程中,十二万人出晋冀鲁豫根据地,到达大别山鄂豫皖以后,只剩下五万五千人,其中被俘八千余。

通过审讯,中国俘虏中的不坚定分子透露了中国军队的人数和细节,使元帅欣喜若狂,只有四万人?元帅决定除了继续探查新的出路以外,还要将主力用于对付当面的中国军队,他想以优势的兵力寻找中国军队的主力,决战决胜,以挽回溃败的局势,元帅的想法符合常理,所以,俄军得到了新的指示和命令,要求他们努力作战,坚决消灭他们。

俄军非常残忍,中国战俘没有能够活着留下来的,屡战屡败的俄军将所有的怒火都发泄到了他们身上。战俘遭到了无情地折磨和杀害。

经过残酷的战斗,俄军已经损失了一万四千多人,中国军队也损失了近五千人,战斗空前激烈。俄军的炮火对中国军队的威胁很大。

最后一次进攻是在某日的凌晨六点钟,天色刚刚破晓,俄军就勤奋地起来冲锋,想给中国军队以出奇不意的打击,但是,到了阵地上以后,他们却犹豫不决,不敢进攻,只是在少数尖兵的探查以后,才兴奋地冲上去,因为,中国军队不见了。

显然,中国人逃跑了。

俄军前线司令部得到了消息以后,有些不敢相信,急忙派出军官亲自核实,然后,才向元帅发出了通报,元帅有些飘然,情绪高涨,但是,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向东加快速度撤退。

当天,俄军的前队一个师团加一个步兵旅,一个骑兵营已经通过,前进了六十里,到达了空空如也的海林城。中央纵队三个师团携带重武器,伤病员,物资,浩浩荡荡地通过了最激烈的战斗阵地,东出二十余里。后队俄军还在亚布力以及西部地带。总之,俄军的分布是八十里以上的长条形状,占据了几乎宽度达数百米的狭隘通道。

当天,中国军队隐藏在两侧的树林间,高地上,或者山岭的脚下的灌木丛间,夏天茂密的高草植被提供了良好的掩护,俄军的侦察骑兵向两翼深入,和中国军队发生了交战,但是规模不大,俄军也知道中国人就在附近,可是,他们的思维是直线的,既然大部队已经溃退隐藏起来了,哪里还有可能和机会在几天内就重新壮大,恢复战斗力呢?埋伏?阴谋?在急于东归的俄国军官中,是不存在这些太过游戏理想化的概念的,这里毕竟不是某些地带,宽阔的岭坡绝对不适合打埋伏战。

俄军的掩护部队向两翼攻击,中国军队一再撤退,被他们驱逐了上千米。俄军中央部队和后卫队得到了紧急命令,要求他们迅速前进,昼夜不停。

第二天,俄国军队的后卫队已经通过了亚布力地带,到了海林城的西端三十里的位置。

早上八点钟,中国军队得到了命令,开始追击敌军。

为什么不在夜间猛攻敌人?敌人有可能因为混乱而崩溃呢,可是,栗云龙认为,夜间对中国军队同样不利,现在要的是稳扎稳打的胜仗,而不是血战了。收官之战,就要老老实实地将利益拿到手里。胜利之势难以改变,但千万不要lang战,万一不利,给了俄国人翻盘的机会,那就将前功尽弃。

正因为这样的构思,中国军队不仅没有再猛烈地拦截俄军前锋,就是纵深之处也不设置部队,比如海林城和牡丹江城,完全拱手让给俄国人。

中国军队的追捕行动,号称野狼行动,就是要象狼一样狡猾,凶猛,狡诈地攻击。基本上,栗云龙放开了手脚,给官兵们追赶的自由,但是有一条,不要硬拼,最好智取。

从两翼的隐蔽地带迅速出击,中国军队象一群群猛兽,咆哮着向俄军扑去,狭长的隐蔽地带,使他们出现在俄军后卫部队的两翼,几乎将之包围,正西面的部队则顺着大路猛烈追


状态提示:百六二章, 野狼行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