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横扫晚清的坦克军团>二十四章,举国同庆
,那就是,当电报传达到了西安以后,光绪皇帝喜形于色,竟然孩子气般在朝堂上乱呼乱叫,好象得了什么奇病,引得众大臣面面相觑,之后,大家都听闻大捷,才哄堂沸腾。

西太后在面对皇帝的奖励时有些犹豫,皇帝就说,“此时不奖,焉能扬我胸中怨恨!即便将来栗赵等人违逆,我大清也该有暂时之胸怀气度!”

西太后没有往常的鄙视和压抑,反而有了笑容:“皇帝有仁君宽阔雄伟之气,想必这些桀骜之徒亦当受一二感化!”

当然,这些,只是电报往来,明着,大清帝国已经和英国接触,表示了中立之意,为了保护东南地带的物产民人,不能不忍辱负重。

还有让栗云龙感到兴奋的是,世界海外的各地华侨华人,纷纷电报向中国新军表示祝贺。于是,栗云龙倾听到了那些久违的声音,看到了久违的名字。

逃亡美洲墨西哥边考察政治的维新派灵魂人物的康有为,致电祝贺。

从日本又逃往美国的梁启超致电祝贺。

在日本留学或者活动,因为中日交恶而纷纷弃学归国别往他处的一介新锐人物,后来的革命党人,孙中山,黄兴,章太炎等,也纷纷具名祝贺。大清帝国驻海外各国的领事们,也纷纷祝贺。

大胜之日,举国同庆,此情此景,怎堪寂寞?

在奉天,在哈尔滨,在长春,在满洲的许多地方,人们自发地组织起来,进行群众性的游行示威活动,庆祝中国新军在对日宣战以后的第一场重大胜利。淳朴的农民们涌进了城市,在大街小巷里踩着高跷,敲打着锣鼓,唱着歌曲,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城市里的居民则家家张灯结彩,燃放鞭炮,走亲串友,美酒佳肴,酩町痛醉。

满洲各地,还兴起了支援前线,踊跃报名参军入伍的潮流,使中国新军的各地补充团的招兵站,呼啦啦三天功夫就聚集了二十多万身强力壮的年轻人。

天津的袁世凯,派遣了数千人的队伍,将着天津河北一带的大米白面,其他日用百货,以上百辆马车向奉天运输,并且表示,这是免费赠送的。同时,还送上了五十万两白银作为贺仪。

袁世凯还向栗云龙保证,如果日本的舰队敢向天津诸地进攻,北洋新军必将倭寇击败,如果倭寇东侵辽东半岛,则北洋新军一定为中国新军奥援。要人有人,要物有物,要枪有枪!

北京的王文韶也有同样的表示。

就是满清的铁杆组织宗社党,也表示了对中国新军的亲近言辞,赞扬白强等人的战功,就连受到过不公平待遇的铁良满洲权贵,还有很失落的庆亲王等人,一杆子满洲新锐贵族载振载涛等人,也对新军的这一战绩表示欣赏。

自然,中国新军内部,也是喜悦非常。栗云龙召开了电话会议,传达了对海参崴海军空军的嘉奖令,宣布,将白强司令员的军衔提升为中将,张若文司令员的军衔提升为少将,方秉南参谋等人的军衔也提升有差。将海参崴的部队,升格为北方战区第一集团军,同时号召,中国新军的其他部队,向海参崴的海空军学习,争取在未来的战争中,英勇善战,取得更大的胜利。

当然在庆祝的时候,栗云龙也没有忘记批评。他要求海参崴第一集团军的将领们,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要细心地总结此战的经验教训,特别是,遭受了日本空军偷袭的惨痛教训。他还要求,北方战区的部队,要迅速整顿,加强军舰的维修保养,争取在两个月之后,就可以改造成为一支可以随时出击日本海任何一点的远洋舰队。


状态提示:二十四章,举国同庆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