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儁也是极为聪明的人,比较理解这些诸侯所谓的的苦衷与难处。
认清了现实的残酷性,也就没有想要再从这些诸侯手中抠出一点便宜。也不跟这些诸侯们废话,带着兵马就走了。
还是陶谦比较识大体,从自己麾下抽调出二千最为精锐的丹阳兵给朱儁,又资助了一些兵器。朱儁这下子终于可以有点底气,准备再战洛阳。
朱儁将麾下一些老弱病残中的老弱病残全部裁撤,就地遣散,麾下兵马还剩一万五千人。
这些兵马算是精锐了,朱儁便带着这些人离开酸枣大营,踏上征程。
之所以,这么急着要去洛阳,还是为了响应孙坚。
孙坚是朱儁的旧部,其起家的关键一步便是成为长沙太守,而孙坚之所以能当得上这个太守,朱儁在其中的出力最大。
孙坚在跟朱儁暗中联系的书信中曾经畅想到,只要二人能够相互配合,拿下洛阳问题不大,然后可以西功函谷关,攻陷长安,迎回天子,共襄盛举,匡扶大汉。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孙坚率领的大军被西凉军击败,已经到达洛阳附近的朱儁没料到孙坚会败得这么快,败得这么彻底,便感觉自己即使到了洛阳也难以支撑,难力挽狂澜。
眼见相互支援配合立足洛阳的愿景难以实现,朱儁只好离开洛阳,坐观局势发展。
董守业听到朱儁率军来到洛阳附近,转而又离开的消息之后,便明白了其中的缘由,现在其主要敌人也不是朱儁,也许有一天董守业会与朱儁交手,但绝对不会是现在。
看到吕布在此事中的积极姿态,董守业也有点小惊喜,于是给这位所谓的“义兄”去了一封信,感谢他在这件事儿上对自己 的帮助。
当然从两人现属的阵营来将,吕布这么做是其分内之事,但是董守业还是保持一定的礼貌,不会将别人对自己的帮助视为理所当然。
徐荣在巩县简单地安定下来之后,董守业便对徐荣进行了一些业务培训,对其如何屯田,如何与其其他人做生意等等各个一般人想不到的方面进行了一场全方位的立体培训。感觉徐荣学得七七八八的时候,便准备离开。
眼见朱儁的存在对于徐荣是一种威胁,董守业便出言提醒了徐荣,让他注意防范,其实这也是董守业有点多心了,其实以徐荣的能力,这件事根本不用董守业的吩咐,他也能做的非常好,让所有人都对其的答卷满意。
不过徐荣还是很感激自家公子对自己的嘱咐,毕竟朱儁是当今天下最富盛名的名将,若是小看他,那肯定是没什么好果子吃的。
董守业将缴获的粮草辎重之中一大部分上缴给自己的父亲之后,又带足自己需要用到的一部分,将剩下的全部都拨给了徐荣,希望徐荣能够好好地完成自己交代的艰巨任务。
做完这一切,董守业便头也不回地离开巩县,到达吕布驻守的小平津,准备跟河对岸的河内太守王匡好好地较量一番。
董守业到达小平津之后,天子封赏的诏书就下来了,其实大家都是明知天子的赏赐是假,丞相的赏赐才是真的。所谓天子的诏书,不过是丞相借着天子的名头而已,具体的东西还不都是丞相一手包办。全军上下均有重赏,将士们都是欢天喜地的。
而这时吕布也接到董卓的命令,董卓命令吕布前往长安,小平津的防务交与董守业接管。吕布也是比较郁闷,原想王匡会很快渡河前来攻击洛阳,自己正好等其过河之后与其大战一场,立上一个大功劳。谁成想,人算不如天算,自己左等右等王匡就是不渡河,空在那儿耗费自己的青春。
吕布虽然有点不甘心,但是军令不可违,只能收拾行囊准备返回长安。其实吕布也曾想过要主动出击,渡过黄河,攻击王匡,但是董守业一直在大战孙坚,没有人配合支援自己,自己的麾下又都是骑兵,若是被敌人半渡而击那损失就大了,而且黄河北岸的牛辅与自己并不熟,也不一定能配合自己。吕布思虑再三,还是觉得机会不是太好,所以一直没有选择主动出击。
既然现在董卓的命令已经下来了,便是有再多的不甘心,吕布也只能选择离开。
董守业进入小平津之后,吕布便主动与其交接防务。双方因为有个义兄弟的名分在,也都是客客气气的。
就在董守业与吕布进行交接的时候,其身边的一个人引起了董守业的注意,之间那人一直都是闷不作声,很少说话,只有在吕布问他一些具体的琐碎事务时才能张嘴说上几句话。就那可怜的几句话中,也是言简意赅,没有多余的废话,也没有什么客套之语。不过细心的董守业发下,吕布好像对这个闷葫芦颇为看重。
综合这一切,一个人的名字跃上董守业的心头,这个人就是高顺。
对于高顺这个名字董守业并不陌生,在没有穿越之前,董守业非常喜欢三国,也看过许多关于三国的高顺的出场率是极高的。此人的能力让人敬佩,此人的忠诚更让人敬佩。有很多人说这个高顺的能力比张辽还要强上许多,只不过张辽比高顺幸运,遇到一个信任他的老曹,让其可以充分发挥。而高顺却遇到一个不怎么样的主公吕布,让其一身才华无处施展。
其实,董守业每次见到吕布都有点心虚的感觉,也许是因为董守业挖了原本该属于吕布的大将张辽,也许是因为未来吕布会杀了董卓,也许是因为吕布是天下第一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