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玄幻奇幻>争霸太平洋>第六十七章 丰岛海战 4

第六十七章丰岛海战4

日本浪速舰长东乡平八郎,见计谋难逞,决定要下毒手,于是下令挂出第四次信号:“欧洲人立刻离船”

高惠悌立即用信号回答:“中国人不准我们离船,请派一小船来。”东乡平八郎不予理睬,先对高升号试放一颗鱼雷,未能击中。接着,又下令六门右舷炮一齐瞄准,猛放排炮。据他自己供称:“清兵有意与我为敌,决定进行炮击破坏该船。经发射两次右舷炮后,该船后部即开始倾斜,旋告沉没,历时共三十分钟。”(《东乡平八郎击沉高升号日记》)在此危急关头,高善继意气自若,号令将士誓死抵抗。在浪速舰炮火的猛烈轰击下,两营士兵毫无畏惧,手持步枪,勇敢还击。即在高升号垂沉之际,中国将士依然视死如归,奋力与敌拚搏,一直坚持到船身沉没。

江海带领太平洋舰队的四艘战舰来到清日交战海域时通过望远镜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已经沉没到船身的“高升号”运输船,还有其上还在用步枪还击的清国将士,环顾整个战场此时只剩下了日本的三艘战舰以及挂了白旗的“操江号”运输舰,哪里还不知道他来晚了,整场战斗已经结束了,取得胜利的无疑还是不远处的日本人,他挽救“高升号”的愿望无疑是落空了,最多能够救出一些幸存的船员而已。这令他恼怒万分,虽然是由于自己错误的估计了开战的时间而来迟,但他还是把心中的怒火向不远处的日舰所发。

“我命令,北海号留下去搭救落水的清军士兵,南京号对付吉野,苏州号对付秋津州,南海号对付浪速,待北海号搭救完后也同南海号一起进攻浪速号,今天一定要把日本的这三艘战舰给我留下来。”江海紧紧的崩着一张俊脸,声音冰冷说道。

“是,元首。”南京号重巡洋舰舰长雷中恒中校对高升号沉没并没有太大的触动,其他各舰人员基本也是如此,能来救清国的士兵在他们看来已经是不错的了,根本不会为了自己由于估算时间错误而来迟,就对高升号被击沉而后悔难过。这可能是他们在清国的时候生活的并不如意,有些甚至于连自己和家人的肚子都填不饱,哪里还能对清朝统治者的爪牙――官兵有什么好感,要知道收税、抓人、打人甚至杀人可都是这些官兵所执行的啊就算现在落水的陆军士兵和那些根本不是一个系统里的人,也不会让对所谓大清官兵深恶痛绝的雷中恒等人的想法有所改变。

其实,对于下属们的想法,江海也是知道的。虽不敢说全都清楚,但大都明白还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知道归知道,现在的江海可没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他们的想法立马改变,只能靠以后时间来慢慢的解决这个可能会影响以后行动的想法。

除被江海命令暂不参加战斗的北海号轻巡洋舰未挂战斗旗,只做出了警备动作外,其余三舰都下达了准备战斗的命令。

由于此时日本三舰所处的位置呈不规划三角形,吉野号位于最顶点,距离其余两舰最远,反倒离江海的舰队最近,其次为击沉高升号的浪速舰,在浪速右方稍稍靠后的是秋津州,为了不让对方可能会在自已舰队进攻某一舰而有机会逃脱、江海才决定放弃战舰编队进攻改为各舰单独指挥战斗的分散进攻命令。

从江海的四艘战舰出现时就下令进入戒备状态的东乡平八郎,在同秋津州号舰长上村彦之承商议无果之后,就曾向舰队旗舰吉野通过旗语询问指挥官是否认识新出现之舰队为哪国所有,我方是否需要警告对方不得向我们靠近,如有意外是否可以率先向对方开炮?东乡平八郎一连串的旗语询问让吉野舰的旗语传达兵看的是头晕脑胀,本来两舰的距离就有近千米,但在东乡平八郎看来有望远镜这点距离一点都不成问题,可他不清楚的是在吉野追击济远舰时被击毁了存放望远镜的箱子,存放了百分九十以上的望远镜,舰上唯一幸存的只有在舰长坪井航三和泷井大佐手里的两支望远镜,可问题是一个小小的旗语转达兵可不敢去跟他们两人要望远镜用,只能通过肉眼观察是十分的模糊的,费了好长的时间才识别了个大概,转达给舰长坪井航三后,又浪费了一部分时间。

得到报告的坪井航三却认为在这片海域是他们大日本帝国的联合舰队所掌控,没有任何国家的舰队敢无缘无故的向大日本帝国的舰队挑衅,哪怕只有他们三艘战舰在,虽然他也不认得对方舰上挂的血红色的旗帜到底是哪个国家的,可这四艘战舰一持便知是相当强大的新式战舰,他可不相在大日本帝国和清国发生战争的时候无故招惹一支强大的舰队。同样他也不觉得会对他们有多大的危胁。因此回复的命令是,不用管他们,清理战场后回航。

看到这样命令的东乡平八郎还以为指挥官认出了刚出现舰队的身份,已确认无任何危胁性,才不用对他们再意的。他再次看了一眼一直在向他们所在的方向高速前进的战舰,随着距离的拉近此时已经相距他不足五千米,快到了主炮有效射程之内了还不减速,再看对方战舰上挂着的旗帜红底金龙还有战舰大炮,和清国的黄色龙旗大不一样,但不知为什么当他看到那条旗帜上的金龙时总有种相当不好的感觉,可想想清国就算是北洋舰队也不可能有这样规模的舰队,只要不是清国的其它的应该不会有什么意外才是。

上午11点35分,江海的南京号重巡洋舰已经


状态提示:第六十七章 丰岛海战 4--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