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穿越重生>重生大清当战神>第0357章 北江西

朱天明摇摇头,“当然不是,我不是说过了,以后不到万不得已,我们都不再去打攻坚战了吗?伤亡太大,而且我们现在有了地盘,应该努力在自己的地盘做文章!”

张珍藜哦了一声,“那你打算先干什么啊?”

朱天明笑了笑,“采矿啊!咱虽然有钱,还怕钱多吗?山东半岛什么都有,铜矿铁矿,金矿银矿,锰矿钨矿,各种矿!想怎么开采就怎么开采!”

张珍藜摸了摸朱天明的手,噗嗤一笑,“人家都是想着怎么发展农业,你是想着怎么采矿?”

朱天明大汗,当然是发展工业啊,农业有什么好发展的!有了银子有了技术,什么换不来!“吃固然重要,穿也很重要的!我下面打算建一个化纤厂!到时候让你开开眼界!咱不用棉布,照样让人解决温暖问题!不过这些都不急,现在当务之急是将各级政fu先建立起来,学校,中医院,工业局,农业局,这些最基础的设施先建立起来!”

张珍藜反正只要跟朱天明在一起,他做什么,她都是无所谓的,“我们这么大一片地方,等你都建设起来,恐怕我们俩要花个十年八年的吧?”

朱天明点点头,“不可能全建设,先重点弄出一个北方明珠!”

朱天明拉着张珍藜的手出现在潍坊城中,这座古朴的小城,此时还跟个集镇差不多,在朱天明的手里,根本就没有一座像样的大城市!整个山东半岛都是封建时代的荒芜和贫瘠。不然怎么这么多山东大汉闯关东呢?

不过以后就不用闯关东了!朱天明一回到自己的临时住所就让人下文件,先行将封闭的官矿全部开封,由军队负责采掘!另外除了潍坊留守两千军队以外,东营、广饶、寿光、昌乐、昌邑、安丘、高密、胶州、青岛,各留守一千人马!其余大军往威海开拔,威海就是朱天明想要弄出来的北方明珠!

在朱天明的记忆中,威海市是中华的新二线城市,中国最著名的海滨度假旅游之城,中国的“一线旅游城市”,全国综合经济实力50强城市,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中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北方第一个绿化达标城市,中国最大的海产品生产基地。

威海别名威海卫、滨城、威震海疆。是中国距离日本、韩国最近的城市。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的发源地,甲午海战的发生地,甲午战争后被列强侵占并回归祖国的“七子”之一。“三海一门”之一。地处中国海岸线的最东端、山东半岛最东端,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北与辽东半岛相对,东与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隔海相望,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旅顺口势成犄角,共为渤海锁钥,拱卫京津海上门户。处于东北亚经济圈中心位置,拥有中国1/18海岸线,被誉为“东方好望角”、“亚细亚太阳启升的地方”。

1984年,威海成为第一批中国沿海开放城市(当时属烟台市—威海卫)。1990年被评为中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1996年被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1997年10月13日被环保部授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1999年1月成为第一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0年—2002年两获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城市》奖。2003年10月6日,获得全球人居领域最高奖项《联合国人居奖》。2006年荣获联合国《最适合人类居住城市》奖。2009年5月7日被评选为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最安全城市之一。与烟台市并称为中国著名的“雪窝”,形成了独特的海滨雪城。“南三亚,北威海”蓝水度假经济圈显良性竞争。

张珍藜对于朱天明选择将威海作为她们这个辖区的中心有不同意见,她认为应该选择烟台,否则威海时常有外*舰和商船到达,太乱了!

朱天明不怕乱,就怕没人来,微微的一笑,“只要防御工作做到位,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别人想来,也来不了!如果我估计的没有错的话,我可以在五年之内将威海建设成一个人口过千万的城市!”

张珍藜嘴巴张的老大,“你知道大清国才多少人口吗?山东加上安徽,再加上江苏,一起也没有一千万人口吧?这么小一个地方,怎么可能有这么多人!”

朱天明嘿嘿一笑,心说你是没有见过现代化的城市,人口要发展起来,那个速度吓死人!只要让中国人吃饱了,生孩子还不快啊?“只要我们能够保证这里不打仗,有吃有穿,你看看到时候长江两岸,黄河两岸的人会不会源源不断的往这边来!”

他信心十足!张珍藜却只当成他是在说笑话,不过朱天明做什么,她还是会无条件的去支持他的!这就是老婆的力量!

经过了曹县和单县一战,山东巡抚李瑞再也不敢对朱天明有什么想法了,朱天明不去打他,他已经要阿弥陀佛了,哪里会去对付朱天明,而且听说太平军已经度过长江,往山东南部靠拢!李瑞的全部工作是尽快打造运送黄河北岸清军渡河的船只!耽误了渡河,他吃罪不起!这也给朱天明留出了两个多月的空挡,好让他能够先将辖区内的体制建设起来!

朱天明的建设是很有重点的,他的所有资源和人力物力都投入到了这座小小的海滨小镇!其他的地方只是进行必要的接管改制!各级政fu也全部统一更改成现代的名称,这是他施政的第一步重要举措!你们习不习惯这样的称呼,我管不着,我自己听着舒服!

望着威海边上一望无际的蔚蓝色大海!朱天明踌躇满志,身


状态提示:第0357章 北江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