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本章时,写的十分辛苦,我头脑中不自觉的显现的是卢遗玉大婚时的场面,于是自己就写不下去了。t/我家大叔见状,问我,除了新唐遗玉,你就是最好的了吗?我讲不是,他就接着问,那你纠结什么。是啊,我纠结什么呢,我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写好我自己的书就是了,不用太把别人当标准。在此,十分感谢大叔,虽然我总不听他的话。
**************************************************
迷迷糊糊中,小柔被红依叫了起来,然后梳妆打扮。开脸她也开了,不过,没沈洛尘那么遭罪。妆扮过后,喜娘道:“二姑娘这容貌真是好,未见过比二姑娘更娇媚的新娘子了。”
小柔随口道:“是妈妈手艺好。”这也是实话。
杨家的催妆,有鉴于裕亲王成亲的经验,直接撇弃诗词这一思路。领了同年从武营中回家的男儿,京城不够,把周边的也都喊了来。三百六十身高相近,年龄十八岁,全是大红色劲装的儿郎,组成方阵,每个方阵六六三十六人,一共是十个方阵。阵前是同样红装的杨允之,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头带新郎的冠盖。每次催妆,三百余人同时喊道:“新妇人,催出来!”,如同一个人发出来的一般,场面震撼。
附近几条街都能听的清清楚楚,震耳欲聋的这一句话。小柔在房内也听到了,这个和沈洛尘出嫁时不一样呢,到是给了她几分当初军训时的感觉。小柔笑了,这样的婚礼蛮好玩的。
沈洛尘则笑道:“你的允之哥哥看来是吸取教训了,他们这些武人学人家文人文叨叨的弄什么催妆诗,反而有些不论不类,不如索性按武人的形式风格来,反而别出心裁。”
应门诗时,由萧舒墨应对。结果没用上,王安石听从沈洛川的意思,直接隔着门对杨允之道:“不用作应门诗,只需说出今后待我妹妹即可。”
门外一行人愣住,都看向杨允之,杨允之答道:“允之今日不会踢轿。”不会踢轿,那就表示不会要求小柔对他百依百顺,杨允之反而打小,不自觉的就宠着小柔。
沈洛川直到去年才明白,小柔再怎么聪明和独立,也喜欢这种男人对女人的“宠”,而他与小柔初识时,曾一度强迫于小柔,小柔反而更加叛逆的远离他。现在他的所作所为,才是对小柔的宠,这样,即使小柔嫁了别人,那他在她心中也会有一席之地。想到这他向王安石示意。
王安石意会后,命人打开大门。沈洛川是守门三人中的决策者,依礼,却该是王安石发话。
杨允之进门后,见到同样红衣的王安石,沈洛川,沈洛风三人矗立在道旁,努力忽视沈洛川,上前和王安石搭话。他和三舅哥不熟,当然得努力套近乎。
后面一群少男们有点失望,新娘的哥哥长相如此普通,新娘能漂亮到哪去?他们老大长的多俊啊。杨允之是北方人眼中的俊挺,沈家兄弟都是南方人的俊秀。在这三人的衬托下,王安石确实就普通了。其实王安石不丑的说,只是美的不明显罢了。
这厢,小柔盖上盖头后,由杨家跟来的全福人领着去了正房。正房内,杨允之已经等候在那了。两人对沈泽荣夫妇行礼拜别之后,在正堂门前,小柔由王安石背上花轿。
一路上颠簸,一个时辰左右才到了杨公府。杨公府在皇城西侧,而沈家在内城东侧。皇宫外围三里内室皇城,三里至十里内是内城,十里至二十里则是外城。
待花轿停稳后,杨允之接过弓箭,射了三箭后,依诺没有踢轿,而是亲自掀开轿帘,伸手去扶小柔出轿。小柔看着伸进来的手,知道这是杨允之而非全福人,虽不合规矩,但此刻只能由他扶了出来。杨允之接过全福人递来的红绸,一端放进来小柔的手中,然后低声在小柔耳边道:“小柔注意脚下,跨火盆了。”跨过火盆后,由全福人扶着,随杨允之一起往前走,步行了大概了得有十分钟才停了下来。小柔心道,看来杨公府不小。
接着先是随两位赞者的口令祭拜祖宗上香。转过身去,听见“跪”时,待小柔跪下,又听“一拜天地。”俯身磕头。听“起”后,站起来。再来是拜高堂,夫妻对拜。夫妻对拜时,小柔刚听见这话,就立刻俯身去拜。她生怕当这么多人面,杨允之早于她先拜。沈夫人嘱咐过她了,一定要她先拜。
待“送入洞房”一声落下,小柔由全福人扶着前行。在将要入门前,一脚跨过马鞍时,由杨允之扶住,全福人去接马鞍。取“烈女不嫁二夫,好鞍不配二马”之意。
小柔至床边坐下后,听见不少人喊着,“快掀盖头,我们等了半天了。”
有人道:“是啊,新娘子的嫁衣这么漂亮,人定也差不到哪去吧?”
小柔倏地眼前一亮,盖头终于拿开了,周围突然安静了起来,她不安的抬头找着杨允之。只见杨允之目不转睛的看着她,小柔先是眼睛一亮,而后却被他看的心慌意乱,脸渐渐红了起来。又不好低头,只能这么强撑着和杨允之对视。她总觉得杨允之看她的表情跟之前不一样,可又说不出来哪里不一样。
杨允之眼里已经容不下再多了。小柔虽然是他是看着长大的,成年后见面的机会却不多。平时小柔并不注重打扮,今日的小柔,高髻挽起,越发衬的她娇弱的脸庞。平时粉嫩的唇,因胭脂而增色,给他一种鲜艳欲滴的感觉,他只想去含住那一双唇。努力挪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