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科幻未来>狩宋>第一百六十章 穿越马关海峡

新式战舰比神舟号还要大得多,因为合金材料突破了木材长度和形状的限制,排水量突破了万吨。只是因为战舰要突出隐蔽性和灵活性,所以在没有做得那么大。

反而是新设计的商船比战舰还要大,只是为了节约能源,重新恢复了风帆的设计。所以新设计的商船比战舰航行得更加远,装得更加多。

商船上的船员作为海军的预备役,部分开始配发枪支,军事训练也再加强。这是为了保证大型商船的安全。不过这些商船仍然被限制在了少数的几条航线上。目前的商船大部分还是木质结构,吨位也比较小,最远能够到耽罗。而新设计的商船和战船,其目标是能够自由地到达江水口、大琉球和日本诸岛。

日本,虽然每年都有人到达耽罗和登州,一些日本贵族的子弟在哪里学习,以希望能够进入渤海王的直辖区。但是,由于耽罗现在正在迅速被汉人同化,渤海王派出的人员都非常强势,对世家和贵族的利益完全不管不顾。所以日本选择了在学习渤海文化的同时,结交南唐,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李弘冀。

李弘冀在稳定了淮北之后,大力发展农业和棉花种植,同时纺织业,造船业与矿业也在快速发展,他必须与大周抢时间。淮南也在减少大型的商船和战船,在高继冲的默许之下,保持了与登州和日本的商贸。除了纺织业,墨班子利用一些工匠构建了淮南的轻工业制造,其中自行车就成为了淮南比较有特色的商品。

淮南也在修路,但是它不敢在大运河以西修建,因为直道,对于远超于淮南的大周火炮部队来说,简直就是留给了大周攻击淮南最便利的条件。而大运河以东,地势平缓,修建直道成本很低。自行车和用轴承改装的牛车被大量运用。而这也是保证了淮南的军需能够快速到达前线的一个措施。

以江陵为核心的荆襄地区和以江都府为核心的黄淮地区,都使用了风箱和原始的蒸汽机。而在这个基础上。都在常识用蒸汽机来代替牛马拉动车辆。

与渤海相反,不管是孙睿永,还是李弘冀,都认为修建铁路成本太高。无法协调沿线世家和商人们的关系,但就征地来说,就需要太多的利益分割和操作,一条直道,不铺好的路基和铁轨。都很难弄成。而现在又增加了水泥业,采石业,石炭业和冶炼业的世家们需要利益分配。所以路是修不起,也用不起。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只能发展小型的运输车辆。路是大家的,给大家随便跑。各家的利益不会受到威胁,还能达到共赢。何乐而不为?个人交通至少在现阶段绝对要比渤海郡的铁路运输要容易得多。

这其中,运输车辆的建造又不是老百姓自己做的木架子车那么容易,最后还是掌握在朝廷手中。

这个建议也得到了郭威和李谷的赞成,同时为了离间李弘冀和李璟之间的父子关系。创造和平接受淮南的可能性。郭威派孙睿永为特使,出使江都。和李弘冀、宋齐丘协商江南银行与江都银号之间和合作问题。同时也谈到了江陵与江都的儒生、商人和工匠之间的合作,形成南方学术中心的可能性。

谈判当然没有成功,李弘冀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留给大周可乘之机?

但是有些事情不需要成功,还需要有一个开始。因为所有的朝廷,包括大周朝廷对于基层和世家的管控是不到位的,而世家和商人们原本就是在各个政权之间摇摆,所以合作还是不可遏制的开始了。

郭威再一次借着孙睿永的手,不知不觉中狠狠地插了南唐一刀,

新下水的战舰只有两艘。于三年前一年下水三十多艘相比,这非常缓慢。不过新式战舰上,一切几乎都是全新的。除了更加小,更加灵活。第一次拥有了瞄准系统的火炮以外,还假装的能够连续发生的小口径机关炮。而内燃机要比蒸汽机小很多,腾出来的空间使战争的载弹量和续航能力强了很多。

没有桅杆的战舰,结构牢固性和密封性也上了一个新台阶。抗风浪性能也得到强化,这让新战舰成为了海上更加神出鬼没的杀手。

新战舰是装备给东海舰队的。同时两艘老战舰移交给了渤海舰队。渤海舰队没有建造新海船,而是增加了能够在辽河流域快速航行的内河巡逻舰。如果说东海舰队将来面向的是广阔的深海的话。渤海舰队则必然会面临深入内陆的任务。

一年多的时间。其实渤海海军并没有打过一次像样的战斗。与晋国、高丽的冲突还不如舰队内部的对抗强度高。

不过冲突不是没有,还很多,大多数都在商船和海监船队。问题就在于,这些冲突商船和海监船自己就解决了,还惊动不了海军。那些偷偷摸摸出海的高丽水军见到海军船只的影子就逃跑。这让海军出现在高丽码头沿岸的时候,更多的是示威,而不是作战。

晋国和高丽在海上不敢动弹。所以东海舰队经常越过耽罗,出现在对马岛和日本丰国海域,并尝试到达小琉球群岛。

丰国,其实只是筑紫岛,也就是后来的九州岛上的一个很小的国家,以前曾经在岛上称雄国,但是到了文武天皇时期,战败国灭,被分裂成了丰前国和丰后国。两百多年之后,现在天皇式微,连皇宫都保不住,被土匪摸进去杀人。一些大世家根本不把村上天皇放在眼里。据说现在负责记录天皇行止的史官都跑掉了。

丰国自然就有了自立的心思。不


状态提示:第一百六十章 穿越马关海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