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今夕何夕第四一节
荣飞的至尊滑进北院,他刚从车上下来,挥手让孟新回去,见母亲正送李志梅往出走,李志梅看到荣飞便高兴地喊起来,“嘿,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可算将你等到了。”
荣飞微笑道,“李姨找我有事?”
“想问你件事。电话里说不清,又怕打扰你。总想当面问——”
“有那么重要么?那便回屋聊吧?好久不见,您身体好吧?”
“有啥好不好的?老啦。”李志梅转身往回走了。
回到中院,李志梅对荣飞说出她的疑问,“这房价是不是要继续涨上去?”
路上还在想着房价的事,回家便遇到个关心房价的老太太,仿佛是冥冥中有人安排好的似的,“李姨,怎么关心起房价了?”
“没办法啊。想买房子,钱不凑手,总担心房子一直涨下去——”
“咦,纺织厂宿舍拆迁您不是买了一套房子吗?还要再买房子?”记得弟弟曾说李志梅曾向母亲借过钱。李志梅的老伴前几年癌症过世,她一年有半年是住在子女家,母亲的那些老友们中,李志梅的子女是比较孝顺的,特别是宇文小秀,对母亲非常关心。这些情况荣飞都是知道的。
很多年前,宇文小秀便辞职离开了纺织厂进入联投系,如今在傅家堡物业已经担任了部门领导,荣逸常在荣飞面前提起小秀,没有很高的文化,但办事很靠谱。
“是小和买。他想换套大的。”小和是小秀的幼弟,在北钢工作,“前天小和带我去看萃菁园的房子,真好,也真贵,把小和羡慕的了不得。还是买不起呀。”
荣飞笑着说,“那儿的房子是贵了些,主要是市场定位不同——可以让小秀帮帮小和嘛。”
“那哪行。各人都有各人的日子,谁的钱也不是刮风吹来的——小和说你一定知道房子的走向,托我问问你,如果房价就这么涨上去,借钱也要买。”她顿了顿,“是小和的小舅子要买,他住在青年西街,那儿正闹拆迁——”
“那是好事啊。回迁的居民肯定划算的。”
“哪儿啊,他一直是租了人家的房子,房主离开北阳了,回迁也轮不着他。现在必须买房子了,两口子一直做着小生意,卖点早餐。现在房子要拆,连生意也没得做了。”
“青年西街啊——”
“最近那儿闹得很凶,上访没人理会——”
荣飞想起来了,李志梅所说的青年西街的拆迁一定是因为橄榄金的楼盘重新启动了。几年停在那儿,四周住满了外地打工者,大概宇文小和的内弟正是其中的一员。
“哦。”荣飞没有表态。
“你说这房价就这么一直涨上去?还不要穷人活了?”
“不一定,或许一两年就会推出面向一般市民的廉价房了,房子的面积不会很大,环境也肯定不如萃菁园美。如果小和图实惠,不妨再等等。”
“是吗?那感情好,会卖多少钱?是陶氏盖的吗?在什么位置?”
“是陶氏盖的。至于位置,暂时保密。因为土地是国家的,陶氏能不能拿到开发权现在还是未知数。价格嘛,我想不会超过三千元吧。”
魏瑞兰和李志梅齐声惊呼,“三千啊,那可真便宜了。”
“不一定成。我再说一遍。”荣飞微笑着对李志梅说,“李姨,咱过日子要量力而行。是不是?你跟小和说,萃菁园是卖给有钱人的,,工薪阶层即使住进去也是很大的负担啊。”北钢的薪酬在北阳算是上中等,宇文小和就一普通的工人,买萃菁园一类楼盘显然超出了他的能力了。
“你说的是。这世道啊,人和人的差别越来越大了,”李志梅转脸对魏瑞兰说,“想想咱们那时候,厂长和工人的工资也就差个几十块,不过是每个月多吃两顿肉而已,但现在——”
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经历过那个时代的荣飞当然对李志梅的叹息理解,“那么,你认为那时候好呢,还是现在好?”
“当然是现在好。不过,”李志梅迟疑了一下,“过去也有过去的好处,”她看看魏瑞兰,“瑞兰,你想,过去咱们十几家住在一起,多亲呀,跟一家人似的。你家做了饺子都要给邻居送几个尝尝。但现在——”
“人和人的距离近了,心和心的距离远了。”荣飞总结了一句。
“啊呀呀,到底是小飞的水平高,就是这个意思。另外,总觉得一些人越来越富,而另一些人越来越穷了——要是跟以前的人际关系一样,但大家都过上现在的日子该多好。”
纺织厂被明华收购后的日子比过去好,但也没有根本的彻底的改变,这个行业的竞争过于残酷了,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在稳定多年后开始升值,出口的利润越来越低,总之是比较艰难。
“这是没办法的事。过去那种生活也未必就公平。而且,以前那样的搞法,很难到现在这个局面——”荣飞不想跟李志梅及母亲讨论这个话题,却多次从自己的角度思考过。物质生活的变化必然影响到精神生活,记得高中时的政治老师讲政治经济学,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有很精辟的描述,当时根本不信,比如失业,比如人际关系冷漠,住在一栋楼的邻居几十年竟然不晓得对方姓甚名谁,比如看不起病,比如严重的两极分化——我们似乎正沿着他们的路往前走。
最近经常想起那个裴老师的课。荣飞怀疑裴老师是有海外关系的,否则他不可能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