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第九十二章 孙刘结怨

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也。少年知名,号八俊。张璠汉纪曰:表与同郡人张隐、薛郁、王访、宣靖、公绪恭、刘祗、田林为八交,或谓之(八顾)。汉末名士录记载:表与汝南陈翔字仲麟、范滂字孟博、鲁国孔昱字世元、勃海苑康字仲真、山阳檀敷字文友、张俭字元节、南阳岑晊字公孝为八友。

刘表勤勉好学,善于独立思考。十七岁时,刘表就曾向自己的同乡兼老师——当时的南阳太守王畅提出:“奢不僭上,俭不逼下,盖中庸之道,是故蘧伯玉耻独为君子。府君若不师孔圣之明训,而慕夷齐之末操,无乃皎然自遗于世!”这段话是针对王畅过于简朴的生活作风而提出的疑问,并且充分表明了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青年时期的刘表没有仿效当时流行的隐居山林的清流作风,而是积极地投身仕途,被大将军何进辟为掾属,很受何进的赏识,后来被升为北军中候,掌管禁军。初平元年(19o年)年初,原荆州刺史王睿被孙坚杀死,刘表乘虚而入,先袁术到荆州,抢了刺史之位。

当时的荆州形势相当复杂。“江南宗贼盛,袁术屯鲁阳,尽有南阳之众。吴人苏代领南郡太守,贝羽为华容长,各阻兵作乱”,而刘表却是“单骑入宜城”。面对荆州混乱的局面,刘表显得从容镇定,沉着冷静,并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迅稳定了局势。先,他争取了当地具有很大影响力的蔡、蒯两大家族的信任和支持,并征求他们的建议。

蒯良、蒯越两兄弟都颇有才识名望,蒯良对局势提出的见解是“众不附者,仁不足也,附而不治者,义不足也”,认为“苟仁义之道行,百姓归之如水之趣下,何患所至之不从而问兴兵与策乎?”而蒯越却有不同的意见,他说“治平者先仁义,治乱者先权谋”,又认为“宗贼帅多贪暴,为下所患。越有所素养者,使示之以利,必以众来。君诛其无道,抚而用之。一州之人,有乐存之心,闻君盛德,必襁负而至矣。”还建议刘表“兵集众附,南据江陵,北守襄阳”。

应该说蒯良说得比较虚一些,而蒯越的建议则是极富实干精神的,刘表也用很高明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他说“子柔之言,雍季之论也。异度之计,臼犯之谋也”,先把两个人都夸了一番,然后采纳蒯越的谋略,“刘表让遣蒯越遣人诱宗贼,至者五十五人,皆斩之,袭取众多,或既授部曲”,一举歼灭了宗贼势力,在后来的短短两个月内,他又平定了武陵、江夏等郡,扭转了荆州的混乱局面,刘表自己坐稳了荆州刺史的位置。

到此,荆州被三方所占据。在北方,袁术占有了最富庶的南阳郡;中间,刘表则是以荆州刺史的名义占有了江夏郡、南郡和武陵郡三郡之地;在南方,孙坚实际上控制了零陵郡、桂阳郡和长沙郡三郡。

其实,这个时候就是没有袁绍的书信,刘表也会和孙坚爆冲突。毕竟,一山难容二虎,刘表不可能容忍自己的荆州还有别的自己不能控制的势力。而孙坚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势必也会全力攻击刘表。也就是说,孙刘两家爆战争,只是时间问题。

而现在袁绍的这一封书信,只是将这必然的一战提前了。

孙坚南下,必然穿过刘表的势力范围,不然他将绕上上千里的路程。而孙坚并不知道刘表得到了袁绍的书信,他大张旗鼓的率领军队南下。

谁知,他刚到达南阳郡和南郡的交界地,就被蒯越和蔡瑁率军挡住了去路。

蒯越摆开阵势,率先来到两军阵前。

孙坚看见蒯越,问道:“蒯异度,你为什么引兵截我的去路?要知道我这是奉旨讨伐董卓回来,你难道还不打算让我过去不成?”

蒯越说道:“你孙文台身为汉臣,如何私自藏匿传国之宝?你快快将它留下,我们就放开道路让你过去!”

孙坚大怒,命令黄盖出战。蔡瑁舞刀前来迎战黄盖,二人斗到数合,黄盖挥鞭打蔡瑁,一鞭正好打中蔡瑁的护心镜。蔡瑁拨回马走,孙坚乘势率军杀过界口。

可是就在这时候,山背后金鼓齐鸣,原来是刘表亲自率领大军来了。

孙坚在战马上施礼,问刘表道:“刘景升,你为何听信袁绍的一面之词,相信是我孙坚私藏了传国玉玺?”

刘表说:“你匿传国玺,想要造反吗?”

孙坚心想反正都已经过一次誓了,再说一次也没什么,于是一狠心,说道:“我如果真的有此物,死于刀箭之下!”

刘表却是不相信,说道:“你要是真的想让我相信,那就让我到你军中随意搜查。”

孙坚也怒了,你是什么东西,居然还想随意到我军中搜查,也是欺人太甚了!孙坚怒道:“你有什么本事,竟然敢出此狂言!要战便战,难不成我孙坚还怕了你不成?”

孙坚挥军进攻,可是刘表却不接战,只是率军后撤。孙坚纵马赶去,刚刚赶过山头,两山后面的刘表军伏兵齐起,背后蔡瑁、蒯越赶来,将孙坚困在垓心。

孙坚军被刘表军团团围住攻杀,死伤惨重。孙坚一家也是全靠程普等四将拼死相护,才得以多路而逃。可是孙坚大军却是伤亡惨重,最终孙坚不过是聚齐了三千残兵逃回了长沙。

而桂阳郡和零陵郡的太守得知孙坚惨败而回,马上翻脸,投靠了刘表。

得到这样的消息,孙坚当时就气得喷了一口血,晕死过去。

此次孙坚可谓是元气大伤


状态提示:第九十二章 孙刘结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