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夏帝国
大汉国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十月。
初一,曾炩在典韦所率领的三千无极卫的护卫下,带着一众妻子回到了刚刚经历过一场流血事件的长安。
长安城中的血迹刚刚被洗去,在各方的妥协下,长安城又恢复了平静。
朝中文武大臣为曾炩的回归举行了***的欢迎仪式。
仪式的最后,由在大漠巡视的天子派回长安的特使杨修宣读天子圣旨。
所有人跪倒,三呼万岁之后,杨修打开了他从大漠带回来的圣旨。
“……自黄巾叛乱以来,天下纷争。夏王曾炩挺身而出,戡定叛逆、征伐宇内,八载拼搏,大汉社稷光复在即,更开拓疆域数万里,大汉中兴曙光终现。夏王功高盖世,实乃天下不二英主。”
“朕自即位以来,不能使天下太平,不能使百姓安居,实愧对天下,有鉴于此,朕虽德行浅薄,但却欲随先贤,依从尧舜,将帝位禅让于夏王曾炩!……”
当杨修念到此处时,全场鸦雀无声,那些朝臣们目瞪口呆面色苍白,就像是天已经崩塌了一般。
北疆系的大臣与将领也是一阵茫然,这样的消息,也完全出乎了他们的预料。虽然,他们其中的很多人在这些年间正挖空心思的想将汉献帝给赶下台去,让自己的主公坐上那至高之位。但是,当这样的事情真正的发生在眼前的时候,他们却是彻底的懵了。
圣旨下面的内容,曾炩却是没有能够再听下去。在他起兵以前,他是做梦都想着这一天的,甚至,在他掀起讨伐诸侯的战争之后,他都还这么盼望着。
可是,当刘协到达无极城之后,数年时间的相处,却是让曾炩再也没有心情打这样的念头。虽然北疆系的文武大臣在私下里多次准备发动政变,但是都被曾炩所阻挠。他是一个极为重感情的人,这样的事情,他实在是做不出来。本来,他早有能力出兵灭了南方的诸侯,但是当国家完全统一之后,又将是一种怎样的结局?他主动交出兵权?可是北疆系的将领大臣们原因么?
因为这事情,曾炩将一统大汉的脚步一拖再拖,甚至在江南不稳的情况下出兵西域,都是想拖一些时间,只是,没想到这事情却是来的那么突然,那么快。
如今,杨修所宣读的圣旨,曾炩却是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那些手下们所伪造。如果是,那将是一件让曾炩极为头痛的事情。因为不管怎么说,世人都会认为是他曾炩所为。就像是后世的宋太祖,普天下人,千夫所指,都说是他策划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把那孤儿寡母赶下了台。
赵匡胤英雄一世,这却是他人生道路上最大的一个污点。但是,赵匡胤自己知道,那不是他干的;赵普,高怀德,石守信一班人也知道,那不是他干的;赵匡胤的家人都知道,那不是他干的。可那又如何,能辩与谁知道?可是坐上那龙椅的是他赵匡胤,这是不折不扣的事实。
其实下属不经授意,拥立上官之举早已有之。这种风气要从唐玄宗末年安禄山造反之后说起了,那时候,大唐朝廷开始无力控制四方藩镇,天下各路节度使尾大不掉,目无天子,把大唐江山搞了个乌烟刻气口朝廷上,宦官们可以任意废立李世民的子孙可地方上,藩镇节度使们拥有自己的私人军队和国土,他们可以不服从朝廷的调遣,自立于一地,形成事实上的***王国。大唐天子俨然成了春秋末期的周天子,成了一个名义上的共主,成了各路节度使手中的一件道具。
每有节度使死去,大唐皇帝还是会派钦差中使到军中巡视,但是新立的节度使,是不可能出自于天子的选择,那些节度使的部属们会推选一个能够代表他们利益的新的节度使出来,大唐天子只能顺手推舟,册封一番以使他显得比较“名正言顺”而已。
于是,各路节度使的部下为了重新洗牌,对掌握的权力进行一番再分配,时常擅行废立之权,往往杀一帅,立一帅,有同儿戏。曾经使得大唐天子狼狈不堪的节度使们尝到了他们自酝的苦酒,也成了他们握重兵的大将们手中的一枚棋子。
这种风气延续下来,到了五代时期,就由大将废立节度使变成了大将废立皇帝,军人们之所以喜欢拥立大将称帝,是因为每拥立一个新皇帝,有功的将校们就会得到升迁,事成则大家升官发财三事败,自有那被拥立的冤大头全家扛黑锅。这种升官途径比战场厮杀同强敌对抗风险小,多了,他们自然乐此不疲。
在起匡胤之前,并不想称帝而被部下强行拥立的大有人在,这些人的经历,完全可以作为赵匡胤并未策划陈桥兵变的一个佐证。可是,传播这谣言的,本就是对他不怀善意的,谁会提起影响谣言真实性的史实例子呢?
石敬塘做河东节度使时,他的部下就在他率兵出征时突然哗变,向他高呼万岁,意欲拥他为帝,这些将校和后来拥立赵匡胤的将领手法就是如出一辙。石敬塘当时大惊失色,急忙下令斩杀为首的三十多名将领,亲兵以表示自己的忠诚。他后来的确是做了皇帝的,但是那时他纵有心自立,也因准备不足而在韬光隐晦,这从他当时的反应就可以看的出来,这些将士搞皇袍加身”绝非出自他的授意。
再有后晋大将杨光远率兵至滑州时,也有将校突然要拥立他为帝,老杨怒斥他们:“天子岂汝等贩卖之物?”须发飞张,声色俱厉,这才喝止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