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组织起来了就是不一样。
前面有人开路,后面的人只管走,彼此之间相互搀扶,虽然路确实难走,但是大家都是年轻人,行走的时候谈天说地,间或对不时冒出来的野兽评头论足一番,旅程倒也并不太难过。
整个上午都平安无事,到下午两点半,团队已经走出了四里地,稍微休整了下,大家吃了点东西,然后继续前进,每一天最少要赶十里的路,这并不容易,所以不能浪费太多的时间。
“柳静,我帮你背吧?”
林东看到柳静气喘吁吁的样子,有些不太忍心。
“给。”柳静倒真是干脆,都没推辞一下,直接把背包给了林东。
林东无语接过:“我还以为你得说不用,我能行呢。”
“有免费的劳动力干嘛不要?我又不傻。”
“意思就是我傻呗.”
柳静就笑,不说话,不过能看出她对林东的这种‘主动’相当满意。
继续前行,一成不变的景色终于有了点变化。
昨天开始走到现在,落叶的树,厚厚的积雪,其间夹杂着一些绿意,这就是所有看到的情况,看得多了就觉得压抑,尤其天还是阴沉沉的,仿佛昨天晚上看到的星星是个异像。
前面开路的学生突然喊道:“林东同学,前面估计够呛能走了。”
“怎么了?”林东问道。
“形成了一个水潭,恐怕得绕过去。”
林东去了前面,发现果然有个水潭。
水潭并不小,好几平方米呢,两边还是山壁,水潭前面。小天河的河水从两壁之间流出来。
左右打量了下,山并不高,只有百来米。不过周围那密密的树林便打消了林东想往里面钻的欲/望。
“从两边绕还是从水潭过去?”
林东让人先查看了下两边,发现一点痕迹都没有。说明领队们并不是从两边通过的,但是也没有砍代树木的痕迹,难道从水里游的?林东摸了下水,冷的很,所以也否决了这个想法。
“到现在走了多少里了?”林东问着边上的同学,有人专门统计这个。
“六里半,还差三里半才到十里地。”
林东点了点头,把人召集了起来。“现在要么从山上绕过水潭,要么就是从水潭通过,我点拿不定主意,大家想想法子。”
“领队们到底怎么过去的?为什么一点痕迹都没有?”
“可能是从别的路,咱们也就不用想了,已经走到这里了,必须要把眼前的难关给克服。”
“从山上绕吧,不然还能造木船?”
“可以不用木船啊,弄个木桥就可以,水潭面并不宽。弄几根大木头横着就能通过。”
“但是哪有大木头,咱们又没有砍树的东西。”
团队有了分岐,林东也拿不定主意。
开路的队伍往前去试探了下。发现一入树林,只要有个响动,树上的那些沉年积雪就跟洪暴发似的朝下落,非常的可怕,不过积雪多落几次后却让林东眼前一亮。
“积雪落地后并不会溶化,却把落叶给盖住了,应该能从上面行走吧?”
刘斌跑到前面去看了看,回来道:“这个方法确实可以,只不过动静太大了。”
众人笑骂道:“还怕动静大?动静越大越好。这些也不会有那些饿极了的野兽找我们麻烦了。”
众人是在开玩笑,大型野兽都会被赶走。哪怕是冬眠中的熊也都是如此,他们现在两百多人。就算有漏网的野兽,也肯定不会来找他们的麻烦。
于是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开路的队伍因此吃了不少苦头。
他们在前面敲打大树,把积雪从树上震下来,往往会引起连锁反映,成片成片的积雪轰然砸下来,如果躲避不及,甚至会被积雪埋到下面。
在这种情况下,林东不得不增加了开路队伍的人数,由原本的五人变成了十人。
这样艰难的前行,等爬过了这座小山,众人才发现路途越来越不顺利了。
小天河从这里开始,几乎都是从两山之间的石壁中流过,这也意味着大家一直需要攀山越岭,另外,现在地形越来越高,林东已经发现有些人呼吸困难了。
“这是高原反映,现在大家所处的地方已经是海拔两千米以上了。”
高原反映,这是一个所有人都不会陌生的词。
身处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的时候几乎都会出现高原反映,跟自身素质有关,自身素质越不好,高原反映就会越强烈,具体的表现是呼吸不过来,胸闷,恶心得症状,严重点会有呕吐,头部疼痛等等。
不过幸好现在只处于海拔两千米的高原,如果是四五千米,那压根儿没法行走了。
高原反映有个适应过程,侍委明显考虑到了这方面,年青人的身体素质一般都算比较好,在这里适应七天,等赶到希伯尔雪山的时候应该已经都适应了。
“林东同学,那现在怎么办?”
“找个地方休息吧,今天估计没办法赶路了,大家先休息一晚上,看能不能适应下高原反映,最起码也得缓解,否则咱们这七天什么也不用干了。”
林东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所以只能让大家先休息,希望能抗得去。
现在这里到处都是山,山谷也很多,很快就找到适合扎营的地方,同样是一个山谷,跟昨晚扎营不同,林东这次让女同学的帐篷放在中间,男同学的都扎在外围,这也是为了以防万一,虽然野兽都会被领队赶走,但是万一呢,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