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抗日之精英特战队>第339章 藏龙危机(十四)

而与此同时,狼群战队的一个中队已经沿着三道哨卡冲上山来,一路上势如破竹,负责看守哨卡的日本军队几乎是没来得及做出有效的抵抗就被打垮了,最后能够逃到山上的不足十分之一。

狼群战队换装的清一色是毛瑟自动步枪,子弹每个人身上也配发了三百发,而且如果不够了,可以随时调来,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这个参战的两个中队一个负责进攻藏龙山上的日军,一个中队则负责封锁藏龙山周围,扫清潜藏在外围的隐患。

虽然在总人数上没有鬼子人多,但是狼群战队的这两个中队装备都非常精良。

狼群战队的每个中队都是经过扩编后的队伍,人数达到了900,而这样的中队狼群一共有六支,也就是说整个狼群战队总的战斗力量到了5400人。如果算上其他后勤的人员,总人数则足有7000多人,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这么多战斗部队中,所使用的武器装备完全是德国造毛瑟自动步枪,而且每个班12个人还有两挺捷克式轻机枪,而每个排则有一个机枪班,配备捷克式轻机枪4挺,马克沁水压重机枪1挺。到了连里的机枪连轻机枪数量增加到了12挺,而重机枪则有四挺,此外还有一个炮兵班,装备了四架120迫击炮。

所以,一个中队走下来,光轻重武器就有上百具,火力不是一般的强大。

此外,狼群战队还专门组建了一个狙击手分队,100经过严格训练的狙击手专门负责狙杀鬼子的关键火力点,以保证队伍的安全。

在这么强悍的火力下,鬼子的防守力量则显得单薄了许多,根本就抵不住轻重火力的一通猛轰,而那些迫击炮则仿佛长了眼睛一般,哪里有机枪响,就会准确的落在哪里,打的鬼子机枪几乎就没怎么响过。

而鬼子的指挥官和掷弹筒等关键位置也遭到了战队狙击手的精准狙杀,根本就没来得及发挥作用就被干掉了。

如此一来,狼群气势汹汹的直扑大寨,很快就来到了距离寨墙不远的地方。

命令战士们寻找掩蔽物躲起来,然后负责指挥进攻的狼群第一中队长葛贾冷静得分析着眼前的局势。

在他对面是一堵高大的石墙,通体是用青石砌成的,在夜色下闪烁着冷冷的光芒。

葛贾是黄诚从特战队带过去的特战队员,实际上菏泽六个中队的中队长大半都是特战队员担任的。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狼群战队训练时日毕竟还短,那些土匪出身的山大王们根本担任不起中队长的责任,如果把狼群战队交到他们手里,黄诚估计一仗打下来,能剩下一般队伍就算是万幸了。

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中队长大半是特战队员担任,只有第五中队和第六中队是当初两个山头的土匪头目担任的。

这两个人当初都曾经在军队中干过,后来因为不忿上司的欺压转而当了土匪,但是他们在行伍中混了不下十年,骨子里还是带着军人的特质,因此当到了狼群战队之后,很快就脱胎换骨了,技战术和指挥能力全都大幅度提高。

也正是基于此,黄诚才会把这两个中队交给他们的来带领。

“一连,准备实行定向爆破,注意尽量不要破坏到寨墙,下来咱们还要用呢。”葛贾端详了一下那寨门,然后就下了命令,“二连,你们留下一个排封锁大门,务必不让一个鬼子逃出去,其余的人跟随我进去,记住,一般为单位,互相配合,务求全歼鬼子。”

“明白!”各连队的指战员低声应道,他们都配备了对讲机,可以随时互相沟通,在指挥上比鬼子强了好几个档次。

随着一连长一声令下,一个班的战士幽灵一般摸了上去,借助寨墙上鬼子视线的死角摸到了寨门边。

寨门紧紧关闭着,透过门板之间的缝隙能够听到对面门洞中鬼子哨兵穿着翻毛皮鞋走动的声音,还有偶尔传来的口令喝问。

那个班的战士对视了一眼,然后迅速在地上布置起来,他们把一个看上去小巧玲珑的长方体朝大门上一吸,那个东西竟然待住了,牢牢地悬挂在了大门上。

向后退了几步,一名狼群战队的战士手中遥控器一按,随即大门口就爆出了耀眼的火光,同时响起的是震耳欲聋的爆炸声。

定向爆破,指利用炸药爆炸的作用,把某一地区的土石方抛掷到指定的地区,并大致堆积成所需形状的一种爆破技术,主要用于修坝(水坝或尾矿坝)、筑路(路堤和路基)、平整土地(工业场地和农田建设)等,当然在战争中也被广泛使用。对于劳力缺乏,交通不便以及无施工场地的工作地点,定向爆破尤为适宜。

这种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单药包爆破时,爆破漏斗中的介质大部分以接近于最小抵抗线的方向抛出。但是,在工程实际中很少使用单药包爆破,多采用群药包爆破。同时又较多地采用等量对称的药包布置形式。

在这种情况下,可找到通过各药包中心的一个空间曲面(称为布药面)。这个面的法线方向大致就是抛掷方向。有时由于爆破区地形的限制,采用等量对称的布药形式不能满足工程对抛掷方量和抛掷距离的要求,就要适当选择和安排药包的位置和药量的分配,以控制抛方的抛速大小和方向,达到预期目的。

不过,这些小方盒子不是他们制作的,而是莫嫣然那个怪物发明的,叫定向爆破装置,可以大大简化爆炸的繁琐程序,让他们的操作更简


状态提示:第339章 藏龙危机(十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