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战,远比李经述预料的要来得快,因为沙俄帝国崩溃以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巴尔干半岛的政治平衡被彻底打破了。在1909年,历史的蝴蝶效应,带来了世界战争的龙卷风。
巴尔干半岛,国土面积只有大约5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半日本国那么大,这个半岛是欧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位于欧洲东南隅,隔土耳其海峡与亚洲相望,东面是黑海,西面是亚德里亚海和爱琴海,北界是多瑙河及其支流萨瓦河,与欧洲大陆相接处十分宽阔,没有高山阻隔,是欧亚大陆的交通枢纽,历史是兵家必争之地。
巴尔干半岛的历史,极其复杂,岛上的统治者也走马灯似地换,从公元4世纪开始,匈奴人、阿瓦尔人、伦巴第人、保加利亚人、罗马人以及斯拉夫各民族,就对巴尔干半岛的统治进行激烈争夺。到了19世纪初期,沙俄帝国渴望打通南下地中海的通道,奥匈帝国企图向南扩张通向亚得里亚海,英国、法国出于私利,则要保护通往印度洋和远东的交通命脉,在这里进行激烈战争。
南斯拉夫,地处巴尔干半岛的西北部,在6世纪,一支斯拉夫人开始突破拜占廷帝国的多瑙河防线,侵袭巴尔干半岛,到公元7世纪。他们在巴尔干半岛定居下来,逐渐同当地土著居民融为一体,统称南方斯拉夫人。到14世纪到16世纪,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封建神权穆斯林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从亚洲西部出发,征服了巴尔干半岛,消灭了南斯拉夫境内的斯拉夫国家,在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建立了长达500多年的军事封建统治,巴尔干半岛长期处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之下。
前面有提到,到了19世纪初,沙俄帝国泛斯拉夫情结泛滥,他们中的学者和诗人热心研究斯拉夫各民族的民歌、民间传说和乡村方言,以证明斯拉夫各民族在种族上的亲缘和语言文字方面的相近,试图表现一种共同的斯拉夫意识。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危机加深,沙皇政府急欲对外扩张,以缓和国内矛盾,俄国泛斯拉夫主义者主张斯拉夫人和俄罗斯人有着共同的历史和血统关系,语言文化相近,宗教信仰相同,居住地域毗邻,有着共同的命运和利害关系,俄罗斯民族是斯拉夫人的领导者,他们宣称俄国是斯拉夫各民族的“保护者”,依靠沙皇才能保障斯拉夫人的前途,想建立以俄罗斯为“盟主”的大斯拉夫帝国,使斯拉夫人摆脱奥地利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最后达到使俄国的欧洲疆界向西面和南面推进的目的。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亚历山大二世和沙皇尼古拉二世都野心勃勃,以各种方式支持泛斯拉夫主义及其运动,将其作为推行侵略政策的工具,俄国以南方斯拉夫人的解放者自居,插手巴尔干事务,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等地的斯拉夫人,则也幻想依靠沙皇俄国力量来赶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压迫者,到19世纪晚期,在沙俄的支持下,罗马尼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等国相继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取得了独立,这让奥斯曼帝国十分愤怒。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曾经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类似于晚清帝国,到19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国力衰弱,欧洲列强把巴尔干半岛当成了肥肉,在这里展开了激烈角逐,其中最积极的是奥匈帝国。
奥匈帝国其实到了19世纪中期也已经开始衰落,1859年的意大利独立战争使它丧失了在意大利的所有非奥地利历史领土;1866年的普奥战争迫使它被排除德意志邦联之外;同时它境内的匈牙利对维也纳的统治也非常不满,因为奥地利曾在在沙俄的支持下对1848年的匈牙利革命镇压。因为匈牙利民族是奥匈帝国中的第二大民族,而且它的国土面积占了帝国的三分之一,为了保障奥匈帝国的皇帝在匈牙利的地位,防止这么大的地区脱离帝国独立,奥匈帝国的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不得不与匈牙利的贵族举行安抚性质的谈判,寻求一个可以使他们支持他的折衷方案,最终建立一个二元帝国,即奥匈二元帝国,简称奥匈帝国,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兼任奥地利皇帝和匈牙利国王,奥匈帝国急需扩张!
奥匈帝国七十八岁的奥皇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目标,是趁着俄国奔溃,恢复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荣耀,收复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等故土,所以吞并了波黑之后,继续陈兵塞尔维亚边境,准备吞并塞尔维亚。
原来为了应对沙俄在巴尔干地区的扩张,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建立了针对俄国和法国的三国同盟。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签字,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到20世纪初,德国经济迅速发展,赶上和超过了英国。德国修建“三b铁路”的计划也表明向巴尔干半岛扩张的意图,从它的首都柏林开始,过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到达亚洲的巴格达。为了对付三国同盟。
1892年法国和俄国缔结了军事协定,法俄同盟由此形成。英国也调整了同法国、俄国的关系,在20世纪初分别签订了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英法、英俄协约的签订,意味着英、法、俄三国协约的建立。这样,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就最终形成。
中国和德国、英国一起瓜分了沙俄后,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都沦为了欧洲的劣等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