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穿越重生>穿越1879>第219章 推销坦克

; 中国的军工业在继承洋务运动三十年的基础之上,又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发展进步很快。到1909年,在特拉斯、霍兰、莱特兄弟等人的研发下,加上李经述本人的指导,中国秘密研发了一批先进武器,其中就包括坦克。李经述决定暗中帮助德国人突破西线的堑壕战。李经述派外交副总长梁士诒为首的代表团访问欧洲,还邀请德国驻华大使施劳德一起去南阳拖拉机厂参观考察,向德国政府和军方推销中国研发的坦克。

南阳拖拉机厂是国营的重点军工企业,员工将近三万人,平时生产的是农用拖拉机,为中原的农业现代化服务。到欧洲战争爆发时,李经述下令生产坦克。其实现在各国的拖拉机厂,都是战略性企业,一开战就都可以生产坦克。

李经述和德国驻华大使施劳德等人参观完拖拉机厂,就到了靠近华中军区的一个训练场的看台上,看台下的广场一览无余。两种事先安排好的中国造的装甲车,从广场缓缓驶出。前面一种装甲车,看上去像是个“大铁箱”,不过是菱方形的。周边的棱角略长,高度有三米左右。“铁箱”的两侧下方是履带,被一层铁板给挡住了。在铁箱的上方,是一个炮塔,里面有一根的圆柱体伸出,是机枪的枪管。在“铁箱”的后方,还有一个用来让士兵出入的舱门。整个装甲车用染料涂上迷彩色。另一种战车,体积上明显比前一种小,和前者相比,它的车体类似于拖拉机的底盘,而在底盘的上面,是一个同样扁平的炮塔,上面装备的了两挺机枪,前后各一挺,这辆战车车身是墨绿色的涂料。

在训练场地上,一共有十辆崭新的装甲战车一字摆开,其中五辆“铁箱子”,和“拖拉机”差不多的也有五辆。而在他们对面挖好的堑壕里,有上千全副武装的陆军。一位穿着笔挺陆军少将军装的中年军官刘成章走向了看台,向李经述和德国驻华大使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铿锵有力地说:“总统阁下,中华帝国坦克军101师师长刘成章向您报告,‘狼毫行动’演习已经准备好了,请指示。”

李经述笑着说:“成章,刘老爷子可好?我看你的队伍精气神都不错,你爹这员虎将,后继有人呀,十分钟后开始演习。”

李经述口中的刘老爷子,就是刘永福,他七十一岁了,身体依然很硬朗,授予刘永福上将军衔那天,刘永福紧紧握住李经述的手,老泪纵横,动情地说:“大总统,我这一辈子,起迹田间,出治军旅,一生惟以忠君爱国为本,故临阵不畏死,居官不要钱,虽幸战绩颇著,你授予我上将军衔,这是军人最高的荣誉了。但予心惕惕,终不以官爵为荣,只知捍卫社稷,不使外洋欺我中国为责任。此身虽老,热血常存。现在我老了,行将就木,恨不能起而再统师干,削平丑类,以强祖国。我的四个犬子成章、成业、成良、成文,均已成人,各宜发奋为雄,投军报效,希望他们在新军里面效力,以竟予未了之志。倘为国用,自宜竭力驰躯,不惜以铁血铸山河,强大种族,以期臻于五大洲最强美之国。”

李经述欣赏刘永福的报国之心,便答应把他的四个儿子刘成章、刘成业、刘成良、刘成文调到了新军里,刘成章、刘成业在陆军,刘成良、刘成文安排到了海军,刘永福的这四个儿子也很争气,多次立功,刘成章、刘成业都成了少将,刘成良、刘成文也已经是舰长,正所谓“虎将无犬子”,刘家一门三位将军,两位舰长,一时在国内外传为佳话。刘成章听了李经述的话,大声说:“多谢大总统挂念,家父安康。我马上去传令,十分钟后开始演习。”

李经述回敬了刘成章一个军礼。这时,总统府卫队队长大刀王五走过来对李经述说:“总统阁下,接下来马上是实战演习,这里恐怕不太安全,跟我到旁边的掩体中去吧。”

李经述点点头,跟着大刀王五等总统府卫兵一起来到了看台旁一个类似掩体的地方,整个掩体是由混凝土构成的,一半位于地下,另一半则在地面,李经述等人进去之后,正好可以从窗口往外看,十分安全又不妨碍观战视野。

等德国驻华大使施劳德也进去掩体之后,刘成章右手一挥令旗,表示演习开始。得到旗令之后,广场上六辆坦克战车缓缓启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然后用并不是很快的速度,缓慢向着对面的堑壕推进。

见坦克装甲车启动了,堑壕里的士兵们也得到了命令,纷纷使用早就已经准备好的武器,朝着那六个大号的铁靶开火。他们的武器是英军和德军在战场上常用的武器:大约7口径的马克沁重机枪。毛瑟步枪子弹用8弹,德国的重机枪也同样使用这种弹药。这些武器的火力都不错,再加上那六辆装甲战车又那么显眼,几乎所有的火力,都被打到在这六辆坦克战车身上,坦克战车外层有保护装甲,砰砰砰的子弹打得火星四溅。因为是实弹演习,德国驻华大使施劳德睁大了眼睛,想看看“坦克”到底有什么神奇。他们看到,尽管被打得火星四溅,这些坦克战车没有丝毫受到阻碍,该是什么速度前进,依然是什么速度向战壕推进。六辆战车无视堑壕里的火力,继续自己的任务,很快突破堑壕里士兵所组成的防线。

李经述对施劳德说:“请注意,因为是实弹,这些坦克战车,并没有开炮朝堑壕里的士兵进行反击,不然的话,堑壕里的士兵将


状态提示:第219章 推销坦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