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越的小玩笑大大缓解了席间的尴尬气氛,师徒三人恢复了以往的和睦状态。
路九叫宁越和李小强过来,也有修复两人关系的意思在里头。
路九很了解他的这两个徒弟,这两人表面张牙舞爪,但本质都是有些内向的,尤其是在感情方面。
其实宁越真的显得很傻很天真,他的一切顾虑,其实只需要一句话就能解决,那就是珍惜眼前人。
只是宁越太嫩,没有情场老手的决断力。
这种事儿,路九也不好劝,劝了的话两人反而会更尴尬,还不如顺其自然。
但是两人躲着不见面也不好,时间长了小误会也成了大芥蒂了。
所以路九把他们找来一起吃饭,以缓和关系,师傅的话这两人不敢不听。
路九当然希望自己的两个徒弟能在一起,在他看来,这两人是天作之合,但他也不会太刻意地去推动,现在这种旁敲侧击的方式最好。
当然了,除此之外,因为《舌尖》在清州的崛起,路九也的确是很开心的,倒不完全是为了两个徒弟的事儿才把他们叫过来。
当初《舌尖》在唐州热播时,其实就有不少人开始为路九摇旗呐喊了。
路九一直被同行诟病的,就是得位不正,有靠《万万没想到》走“歪门邪道”的嫌疑。
本来这只是欲加之罪,能晋级中级大师就是硬道理,路九既没抄袭又没刷数据,凭什么说他是投机取巧之辈?
但是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唐州娱乐圈内部斗争气氛本来就很浓,路九先走了一步,登上了中级编剧大师之位,不服气的人太多了。
一些老资格们酸溜溜的言论。却逐渐成了主流。
后来的一年多里,路九都没什么大作为,一是别人不乐意跟他合作,怕他喧宾夺主。二是他起点太高,不出作品则以,一出作品,至少不能比《万万没想到》差吧?所以就耽搁下来了。
再到《舌尖》惊艳问世之后,有不少原本就对路九的遭遇比较不满的人开始跳出来为他正名了。
娱乐圈最难的事儿,就是艺术性和商业性相结合,像《舌尖》这样的作品。是可遇不可求的。
像《大唐达人》、《万万没想到》都是商业作品的典范,而《大唐双龙传》等武侠剧,虽然有一定内涵,但远远达不到艺术作品的高度。
不管是在蓝星娱乐圈,还是在地球,其实都有这样的观念,认为商业和艺术不能共存,艺术家就该饿死,而玩商业大片的则是满身铜臭。不配谈艺术。
娱乐圈里也不乏一些有艺术造诣的商业片,但还是以商业为主,人总得先解决温饱问题才能谈艺术追求吧?
这类作品并不被主流娱乐者们认可,他们认为这是披着艺术皮为自己谋利的行为。极为鄙视。
而纯粹的艺术片,大多就只能靠拿奖吃饭,偶尔有几个被炒得比较高端的,才有机会赚钱。
但是艺术作品有一个极大的好处。它是晋级法宝。
蓝星娱乐圈的等级制度有千不好万不好,但它在高层面上的晋升体制还是比较完善的。
因为最初建立这项制度就是娱乐圈的顶尖人物,他们首先考虑的就是维持自身的统治。再怎么样也不能让高等级娱乐者泛滥成灾。
尤其是高级精英晋级大师,以及大师级别以上的晋级,真的是千难万难。
积分和基础能力值就不说了,最难的就是业内前辈的认可。
同行是冤家,这个道理放在哪个行业都一样。
比如现在东大陆总共九位高级大师,路九现在要晋级高级大师,除了积分和能力值要求外,还需要有五位高级大师,即一半以上高级大师的认可,或者西大陆两位以上宗师的认可。
也就是说,你想晋级,不仅得自己实力够强,还得搞好人际关系。
这个制度看似很不合理,毕竟人心叵测,以人为评价为标准的话,那很容易出现黑幕,万一路九什么成绩都达标了,却还是没法得到认可呢?
但这个制度还有它的细则。
说是要得到认可,实际上纯粹靠实力横扫一切也是可以的。
实力怎么体现?收视率和拿奖。
收视率的话,每年能有一部收视率三十以上的作品,或者三部收视率二十以上的作品,或者一部二十以上、五部十以上的作品,就是高级大师的标准了。
理论上,达到这个标准,就可以申请晋级高级大师了,当然,还需要拿奖。
到了大师级别,就不是看州级的奖项了,像路九,拿再多的朱雀奖也没用,他需要拿的是整个东大陆的娱乐大奖,金娱奖。
具体的内容还很多,这个制度有一个积分计算公式,拿了什么奖算多少积分,一部收视率十以上的作品算多少积分,二十以上的算多少积分,等等等等,内容极其复杂。
这个审核标准并不是明文规定的,算是个潜规则,并不是说你达到条件了,就一定能晋级,还得造势。
比如之前的路九,其实成绩早达到标准了,但唐州编剧公会内部不为他造势,他就无可奈何,直到《万万没想到》的成绩实在遮不住了,那些人没办法了,才把他抬了上去。
有的人人脉关系好,虽然成绩只是勉强达标了,却有大批的高等级娱乐者愿意推举他,比如吴琼,就是走的这样的话。
而路九相对孤僻一些,就只能靠绝对的实力晋级了。
回到商业性和艺术性的问题上,绝对的实力,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