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虽有些恼瞿义没完没了,但见他一个粗人能说出这番典故来,也不敢小看了他,但又生怕他因此而骄傲,不将自己放在眼里,心知若是不给他露一手,还道自己也是胸无点墨,靠着父辈的功勋在此作威作福。略一思索,便有了主意,心中一阵暗笑,便朗声道:“瞿将军果然博学,不知瞿将军可知,这空城计最早使用何处?“
瞿义本就有些瞧不起李景隆这样的公子哥,刚才的那一番卖弄是他故意的,耳听李景隆果然夸奖与他,正暗自高兴,不料李景隆却趁机给他出,了一道难题,对于这空城计最早使用何处,他并不知晓,刚才之所以能说出李广智退匈奴的故事,实乃是因他自小对汉朝飞将军李广十分敬佩,平日里,听人说书的说李广的故事,便留心听了机会,刚才的那一番故事便给记了下来,恰好刚才被他瞎猫碰上死耗子,给蒙对了,这会儿再让他说出空城计使用何处,他一个大老粗,平日大字都不识得几个,那里还说得上来啊?“
李景隆瞧他如此狼狈模样,心中大乐,暗道:“不趁此机会给你个下马威,还到本帅是纸做的不成?”当下也让瞿义再答话,便这段典故说了出来。
其实历史上最早使用空城计的并非诸葛亮,而是春秋战国时郑国的叔詹。
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公子元,在他哥哥楚文王死了之后,非常想占有漂亮的嫂子文夫人。他用各种方法去讨好,文夫人却无动于衷。于是他想建立功业,显显自己的能耐,以此讨得文夫人的欢心。
公元前666年,公子元亲率兵车六百乘,浩浩荡荡,攻打郑国。楚国大军一路连下几城,直逼郑国国都。郑国国力较弱,都城内更是兵力空虚,无法抵挡楚军的进犯。
郑国危在旦夕,群臣慌乱,有的主张纳款请和,有的主张拼一死战,有的主张固守待援。这几种主张都难解国之危。上卿叔詹说:“请和与决战都非上策。固守待援,倒是可取的方案。郑国和齐国订有盟约,而今有难,齐国会出兵相助。只是空谈固守,恐怕也难守住。公子元伐郑,实际上是想邀功图名讨好文夫人。他—定急于求成,又特别害怕失败。我有一计,可退楚军。”
郑国按叔詹的计策,在城内作了安徘。命令士兵全部埋伏起来,不让敌人看见一兵—卒。令店铺照常开门,百姓往来如常,不准露一丝慌乱之色。大开城门,放下吊桥,摆出完全不设防的样子。
楚军先锋到达郑国都城城下,见此情景,心里起了怀疑,莫非城中有了埋伏,诱我中计?不敢妄动,等待公子元。公子元赶到城下,也觉得好生奇怪。他率众将到城外高地眺望,见城中确实空虚,但又隐隐约约看到了郑国的旋旗甲士。公子元认为其中有诈,不可贸然进攻,先进城探听虚实,于是按兵不动。
这时,齐国接到郑国的求援信,已联合鲁、宋两国发兵救郑。公子元闻报,知道三国兵到,楚军定不能胜。好在也打了几个胜仗,还是赶快撤退为妙。他害怕撤退时郑国军队会出城追击,于是下令全军连夜撤走,人衔枚,马裹蹄,不出一点声响。所有营寨都不拆走,族旗照旧飘扬。
第二天清晨,叔詹登城一望,说道:“楚军已经撤走。”众人见敌营族旗招展,不信已经撤军。叔詹说:“如果营中有人,怎会有那样多的飞鸟盘旋上下呢?他也用空城计欺骗了我,急忙撤兵了。”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空城计的战例。“李景隆对这段历史熟知,此刻说来当真街头说书的一般,说是娓娓道理也不为过,瞿义那里会知道这么多,犹如听天书一般。
瞧瞿义和一干将校惊讶的表情,李景隆有些得意的露出一丝笑意,正想答话,一旁的瞿能瞧大战在即,二人还有心情说这些,神色颇有些着急,不待李景隆答话,上前一抱拳道:“大帅,眼下燕贼出兵大宁,北平定会空虚,现下德州大营已有数十万大军,再加上真定的十万大军,河间四五万兵马,如此一来,我王师便有三十万与大军,是北平兵力的数十倍,只要大帅一声令下,三路大军齐发,积聚北平城下,燕贼就算纵有天大的本领,也无能为力!“
李景隆正在兴奋的头上,被瞿义兜头一盆冷水浇得通透,冷冷的道:“瞿将军言之有理,不过以本帅看,大军多为南方兵卒,初到北方,恐水土不服?“
“大帅多虑了,末将自大军进入德州后,便连日巡查军营,见大军均活蹦乱跳,并无不适之感,“瞿能毫无顾忌的将李景隆的话反驳了回去,李景隆脸上神色一变,忽听的瞿义朗声道:”对了,大帅来了也有一段时日了,难道没有去兵营看看兵卒么?“瞿义的无心一问,李景隆登时脸色大变,一道剑眉登时横竖了起来,若说瞿能是为了战事,反驳自己,那么瞿义在这么多人面前揭露自己的疮疤,这无疑是让自己在众将领面前难堪。
“兵法有云,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今敌情未明,我军贸然出击,若有错失奈何?大帅这般做,自有他的道理!“说话之人乃是平安,平安父亲名为平定,早年跟随明太祖朱元璋起兵,官至济宁卫指挥佥事,后在跟从常遇春攻打北元都城时候战死。平安为明太祖养子,后袭父职,升任密云指挥使,再进升右军都督佥事,平安力举数百斤。力主抵抗燕军,骁勇善战,建文帝对其极为爱护,便让其追随李景隆北伐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