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青春校园>道城>第七十二章 妙谈畿子惹祸端

“我不快乐,也不悲伤,更不空虚。如果你一定要问我的心是什么感觉,我只能告诉你是平静,还有心头清凉,就像清澈的泉水一样吧。”

韩晓斐迷茫的看着钱书重,“是么,像泉水一样清澈凉爽么,这真是一种奇怪的感觉呢,不过我好像记忆中也有过这种感觉啊。那是在很小的时候啊,好像才三岁左右,刚记事的时候,那时候特纯真的小娃娃,每天没事就扎个小辫子,跑来跑去去追蝴蝶,那时候跟妈妈一起玩,做迷藏,当时感觉心里特别平静,也特别清凉,感觉什么杂念也没有,整个世界是美丽的。不过自从上小学以后,就再也没这种感觉了。真是怀念啊,那种宁静,特别的美好。既不是特别高兴的,也不是忧伤的,总之一股股的幸福的满足的感觉。”

钱书重笑道:“这种满足的感觉,不是你用金钱满足yù_wàng的感觉,不是你购物而归的那种满足,不是你大餐之后的满足,也不是你事业得到提升时的满足,对吧,这是非常自然状态的一种满足,是没有前提条件的。不是因为我要得到什么东西而满足,不是我得到了社会什么认可而感到满足,而是自然而然的满足,这种满足是用金钱买不到的。也许只有儿童才会感受到,因为那时心灵是非常纯洁的,安静的,自然满足的状态。”

“不知道你经历了什么,还能有这种感觉,在这种社会之下,想保持那种儿童的心灵,是不可能的。难道你的心就没有受过污染?|”

“呵呵,你的这个疑问,可以用一个流传甚广的佛门故事来做解答。不知道你愿意听么?”

韩晓斐笑道:“说实话,跟你聊天很轻松,你说什么我都愿意听,你随便讲就行。”

“好吧,我慢慢开讲。话说,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畿子。这个畿子是一种悟道的诗,把你的悟道心得集中在一首诗上,属于佛门经常表达自身心境的一种形式。

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畿子,违法了佛家的无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畿子表达了你刚才问的问题,如何才能保持心灵的纯真呢?如何让儿时纯洁的心灵不受污染呢?神秀给出的答案是,时时的警醒检讨自己,擦拭自己的心灵,把污染去掉的意思。

韩晓斐说道:“原来佛门中人是这样维持的心境的啊,时时反思自己,让自己维持这种纯净的心境。这个故事不错呢,让人深思。”

钱书重笑道:“如果这个故事只到这里,就成为不了流传千古的禅门公案了。真正精彩的还在后面。当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这个畿子的时候,都说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时候,弘忍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而这时,当庙里的和尚们都在谈论这首畿子的时候,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慧能禅师听到了。慧能当时就叫别人带他去看这个畿子,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慧能是个文盲,他不识字。他听别人说了这个畿子,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畿子,央求别人写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看到这个畿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慧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慧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畿子。然后在慧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

这里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成为流传千古的畿子。这里更纯粹的指出,所谓的菩提树,明镜台不过是自我幻想,用这种幻想出来的去维持心灵不是究竟本义。而我们的心灵本来就是无的,不需要时时刻刻去擦拭包养,从哪里能惹到尘埃呢?也就是说我们谈论心灵被污染了,在慧能眼里也是一种假设,一种不究竟的境界,我们先天的神识本来就是空空无物,又何必有受到污染一说呢。这种境界属于禅宗的了悟境界,常人很难达到的。我们本性纯粹自然,受到污染只是我们自我认为的。所以,韩晓斐组长,你所认为的心灵受到污染不能回到以前纯洁的心灵的观点是错误的。我们的心灵自性本身根本没有污染一说,是永恒存在的。想回到以前那种纯净的状态,在佛门眼里是很自然的一件事。”

“谢谢你,用这么好的故事开导我。哎,在现实中,交往的朋友从来没人跟我讲这些,都是利用被利用的关系,所谓酒肉朋友再贴切不过了,从现在起,我不能把你当做朋友了,应该当做一个知己了。跟你聊天,我的心感觉特别的纯净。而你故事中的慧能禅师的畿子更发人深省,我会记下的。后来呢,为什么这么好的畿子会被打呢?”

“呵呵,这是权宜之计也。这时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然后为了防止神秀的人伤害慧能,


状态提示:第七十二章 妙谈畿子惹祸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