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屏幕提示,他迈步来到另一个窗口前,从负责发放眼镜及公用手机的大叔那里领到一副眼镜,马上开机戴到自己脸上。
刚刚调整好耳机,哈尔龙就听见一声惊呼,却是身边的外国游客发出的。
顺着对方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只见有很多土著居民从一个个房间里走出,一边用土语打招呼,一边快步走向堡墙。
加快脚步跟上这些npc,他也来到堡墙上,低头看向外面。
碧波荡漾的海面上,几艘木制帆船正在缓缓驶来。船头平直、船帆分节、船身绘彩,看起来一点不像博物馆陈列室里的欧洲和阿拉伯帆船。
下一秒,眼镜屏幕上就出现问题提示,却是解答了他的疑惑:“永乐20年、公元1422年,郑和带领的船队抵达蒙巴萨。”
耶稣堡始建于1593年,那时郑和与他的船队那时已经作了古,不过蜜蜂文旅还是专门给这位前辈英杰安排了开场戏份。
想到这个漏洞,哈尔龙低头看向脚下,顿时没忍住笑了起来。
本不应该存在的堡墙果然不见了,他们正站在枯草沙土覆盖的土坡上面。
收起笑容,黑人少年抬起头来,继续看向正在靠近的东方木船,欣赏着这些充满异域风情的古代帆船。
书上说最大的郑和宝船“长44.4丈,阔18丈”,出土文物表明明代营造尺是0.32米,所以换成公制就是142米长,57.6米宽,排水量可能超过2万吨,相当于轻型航母。
这种“木质万吨轮”当然能够造的出来,早在公元1世纪,古罗马人就建造了137米长,58米宽内米湖巨船,而且是两艘,一艘用作水上神庙,一艘作为水上行宫。虽然这两条船在二战末期被纳粹炸毁,当年发掘出土时的照片却留了下来,使得后人可以略微凭吊。
稍微有点儿物理常识,就会知道船只体型过大必然导致船只吃水太深、航速缓慢没有经济性。更加糟糕的是,宽大的侧面会增加招风,一遇风浪船体摇晃、船板扭曲,很容易造成漏水事故,导致适航性进一步下降。若是像内米湖巨船、隋炀帝龙舟、长江楼船一样,只在内湖内河跑跑还行,去了风高浪急的外海就是找死了。
1909年,美国人建造了堪称怪兽的怀俄明号六桅帆船,长140米、宽15.3米,总排水量达到万吨级别。凭借着钢铁紧固件、蒸汽升帆机,以及大量抽水机,这条船平稳运行了15年,最终还是在1924沉没于美国近海,直到2004年才被打捞公司发现。
2005年,宝船厂所在的鼓楼区与马来西亚金龙电子合资1000万美元,试图用马来木头、现代设计、传统工艺打造一艘长71.1米、宽14.05米、高5.4米的现代版宝船,还计划安排它出海航行。然而这条船只造到一半就不了了之,没有了下文,也从侧面证明了超大木船的不靠谱程度。
所谓的“1号宝船”,要么干脆不存在,要么就是皇帝用来检阅水军的“龙舟”,反正不可能是一艘具有航海能力的洋船(洋船本指海船,后来清廷禁海,洋船才变成外国船的别称)。
结合宝船厂的相关文物,以及其他同期船只的数据,学界普遍认为郑和船队实际使用的船只要小很多,排水量当在两千料(1100吨)以内。要知道,当时西方的远洋船舶都只有几百吨的排水量,哥伦布赖以发现新大陆的“圣玛丽亚号”也才不到200吨的排水量。
当初为了制作“下西洋”全景电影,蜜蜂幻景的设计师专门查找资料、请教专家,然后特意建模模拟,方才确定了郑和船队的编制、规模以及运作模式。虽然不能保证100符合史实,却也是可能性较高的方案。
如今蜜蜂文旅要让郑和船队出场,正好用上这些现成资料,顿时镇住了满墙的蒙巴萨市民和各国游客。
在他们的注视下,郑和船队放下几艘小艇,载着通译、水手靠近码头,两边很快就接上头,然后马上开始易物贸易。
非洲土著提供的,是长颈鹿、猎豹等动物,以及木雕皮毛香料等货物,而郑和船队拿出的却是一捆捆丝绸、一摞摞铁锅,以及缠着草绳的瓷器。虽然距离看远听不见他们的具体交谈,但是光看两边交易的货物数量,就能知道这次交易是比较公平的。
郑和船队毕竟有着官方背景,需要时刻顾忌天朝上国的体面,当然做不出坑蒙欺诈的事情。当地人送上的物品是给皇帝的“贡物”,他们送出的东西是皇帝的“回赐”,按照朝廷制定的“薄来厚往”原则,礼物价值必须大于前者,不然就是欺君。
即便如此,船队还是有得赚,毕竟船队可以在当地交易,送出的货物有额外的距离溢价。要是把交换地点颠倒过来,变成一头狮子换回30箱商品,那就谈不上公平了。
交易达成,双方在海滨沙滩上铺上草席,放上桌椅,就地置办齐了中非合璧的流水席。食材由慢八撒土著提供,郑和船队则拿出餐具还有白酒。
看到他们运来半人高的酒缸,从里面到处清澈闪亮的白酒,本地市民和大部分游客都没有太大反应,来自内地的游客却是纷纷露出奇怪表情,有人甚至撇嘴轻笑,“这个植入广告也是溜!”
注意到他们的异动,哈尔龙同样看向那些酒缸,很快就发现了奇怪的地方。
作为一个蜂蜜,他也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