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小的兵部侍郎竟然敢勾结登来总兵私自出兵,崇祯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在掌握了确凿的证据之后,崇祯皇帝就在今天早朝上把这个重磅炸弹抛了出来。【..】虽然王敏锐是崇祯所信任的人,但是,一但牵扯到皇权的尊严和江山社稷能不能坐得稳的问题,这种信任也就不存在了。
原来崇祯还以为掌握了证据之后,会很容易把王敏锐给拿下,事实证明他想的太简单了,抛出这颗炸弹之后,东林党的人拼命替王敏锐辩解,甚至还说王敏锐识大体,机敏独断,消融祸事与萌芽之中,真让崇祯看到这些东林党人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本领了。
而东林党的死对头复社的人,看到崇祯由拿下王敏锐的意思,一个个的就像打了鸡血似地,一起鼓而噪之,又趁机把东林党的一些陈年老账给翻出来了,他们的意思很明白,利用这个机会不仅要打到王敏锐,还要全面打压东林党。
足足吵了一个时辰,双方非但没有争论出个结果来,反而有把水搅浑的趋势,崇祯这个时候才明白,党争有多么可怕了,也在暗暗的后悔,当时不应该把魏忠贤给杀了,要是有阉党压着,东林党也就不会这么嚣张了。
如果是别的事情崇祯都能忍受,毕竟他还要靠这些大臣们治理江山,但是朝廷大臣和地方武将相勾结,这不仅损害了他的权威,如果这件事情成为常例,他就有坐不稳江山的危险。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也顾不得累了,集聚起全身的力气大声说道:“诸位爱卿不要吵了,这样继续吵下去于事无补,既然你们口口声声让朕按照祖制行事,那么今天就讲一讲祖制。”
大臣们看到皇帝的脸色不善,虽然还想继续争论下去,但总算是给了崇祯一个面子。一时间朝堂上静极了,只回响着崇祯那略带金属般的声音。
“大明朝祖制,兵部应根据皇帝的圣旨调兵遣将,我想问一问兵部侍郎王敏锐,朕什么时候下圣旨让你调登来总兵杨国栋,越境去剿灭济南团练游击吴名的?”
崇祯的话还没等讲完,王敏锐的同窗好友,东林党的中坚人物督察御史史进忠出班奏道:“启禀陛下,王大人虽然未奉圣旨,但情有可原。那吴名横行乡里,飞扬跋扈,草菅人命,如果不及时剿灭,必将发生不忍言之事。王大人在这件事情上虽然微有瑕疵,但皇上应该体谅他公忠体国之心。”
崇祯怒极而笑:“朕的话还没有讲完,等朕讲完之后咱们再看看王敏锐究竟有没有罪。按照大明祖制,未奉圣旨私自调兵罪同谋反,不管王敏锐有什么理由,但未奉圣旨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
看了看站在文官之首的张志发,崇祯皇帝现在是太需要他这个首辅的支持了。我已经把话说的这么清楚了,你这个首辅应该出来说句话了吧。遗憾的是张志发眼观鼻鼻观心,就像一根木桩似的站在那里,不要说讲话了,就是看也没看崇祯一眼。
崇祯觉得血忽的一下全涌到了头上,现在东林党人和复社的人吵得不可开交,你这个唯一没有陷入党争的竟然要明哲保身,还真的以为我这个皇帝就拿你们没有办法了。
“来人,把谋逆王敏锐推出午门斩首,抄没家产,男丁发往通辽大营效力,女眷交由教坊司发卖。”
随着一阵哗啦哗啦的盔甲撞击声,四个殿前侍卫把吓的瘫软成一团泥的王敏锐拖了出去,一直拖到了殿门口王敏锐才清醒了过来,用力挣扎着哭喊着求情:“陛下,我对皇上忠心耿耿,你不能杀我!“
东林党的大臣此时呼啦一下全部都跪下了,很显然是想替王敏锐求情,崇祯向王承恩使了个眼色,后者心领神会的扯着嗓子喊道:“退朝……”
当大臣们再一起次抬起头来的时候,崇祯早就不见影了,这个时候他们才知道,皇帝和他们巧妙地打了个时间差。现在王敏锐已经被大汉将军拖出去了,皇帝已经回后宫了,不要说他们进不去后宫,就是能进去等到求下情来,王敏锐也早已被砍掉了脑袋。
“怎么办呢?”监察御史史进忠急的团团乱转,一把揪住了张志发的袖子:“张大人,快救救王大人吧,你是首辅,陛下怎么也应该给你个面子。”
张志发看了看史进忠,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已经来不及了,陛下简在帝心,我们就是能劝也阻止不了啊。”
其实张志发不是没有办法救王敏锐,以他内阁首辅的身份,完全可以到午门外让刽子手刀下留人,暂停行刑,然后再递牌子进宫求见皇上,正像史进忠所说的那样,皇上看到首辅都来替王敏锐求情了,多少会给他一个面子,即便保不住王敏锐本人,总可以保住他的家人。
张志发之所以没有这样做,因为他已经看出来了,皇帝这是要杀人立威了。东林党这几年的势力发展过快,以至于有把持朝纲之嫌,这种情况是任何一个帝王都不允许发生的。
所谓的帝王之术,说到底就是平衡二字,哪一方的势力强大了就要削弱一下,这样才能使江山永固,虽然崇祯的这个做法有些太过激进,但谁能不说是杀鸡儆猴的一个好办法呢?
能做到内阁首辅这个位置,都是人精中的人精,虽然张志发刚才眼观鼻鼻观心,没有看崇祯,但他也感觉到了崇祯那杀人的目光,这个时候他可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去撞这个霉头的,搞不好盛气之下皇帝再让他回家养老麻烦可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