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的崖山日落,士人从高高的顶端,落入了尘埃,士阶层沦为低贱的阶层,他们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被外族接二连三的打压蹂躏,让士人包纳百川的心态逐渐封闭。
无论是思想还是学术,全面走向极端保守,产生另类畸形的开放,社会也开始走向自我封闭。
同时,李纲能理解王秀的心情,那是海纳百川的胸怀,有汉唐的大气,但用夷人纵横南海邦交,实在太危险了,他不能完全放心。
王秀很失望,但他并不气馁,有些事是坚决不能让步的,因为他已经占到人臣顶端,当下朗声道:“陛下,王吉是拜占庭贵族后嗣,属于外藩夷人,容易被南海蛮夷接受,消除他们的疑虑,臣举荐此人,定然可成大事。”
众人有点不悦,王秀的话带有肯定色彩,也就是说势在必行,联想到王秀位极人臣的强势,任谁也不会太舒坦。
甚至连吕好问也眉头抖动,眼角闪过一丝不悦,许翰更是怒目相向。
无论朝廷怎样争辩,还是王秀的态度强硬,随着各位大将的陆续到位,各军州港口停泊的船队,已经完成最后的准备,杭州、明州还有长岛水军大寨的船队,开始陆续出海,首先是作为前导的巡海战队。
移民主要集中在福建路和广南东路,还需要等候一阵,也就是说远征大军并非一同出发,而是分批次出海南下。
上官谦是意气风发,就在他上船的当天,朝廷发布了诏谕,正式成立侍卫水军南、北两大海船队。他以侍卫水军都指挥知杂事,兼差南方海船队都指挥使,权南侍军副都指挥使,节制大宋侍卫水军七成的战船力量,又岂能不自豪?
有些人看出了端倪,权南侍军副都指挥使?南侍军都指挥司是负责两浙路、江南东西路以南,并没有规定海外作战职责,在人们印象中不过是空架子。
为了协调对付西南夷的存在,却不想上官谦挂上副都指挥官阶,这就让大家明白了,南侍军并非是花花架子,而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就为对付南海诸国的衙门。
也有很多将帅艳羡,南侍军是为侍卫水军专设,至少现阶段会被侍卫水军所垄断,马步军最多捞个使副,跟着侍卫水军打打下手。
此时的杭州一片生平,长岛侍卫水军大寨驻扎的两个战队南下,杭州的钱塘军港,侍卫水军吏士忙忙碌碌,正做最后准备。
谷凉为首的玉泉山南下队伍,也开始做好准备,书院中践行的,告别的络绎不绝,每天都要大醉一场,搞的好不热闹,痛并快乐着。
史浩来到杭州没有多久,但就是这么短的时间,目睹玉泉山书院,看到杭州工商业井喷式发展,他的心态巨大变化。
就这样,他以局外人的身份观察,不由地对王秀的新政大为感慨,面对李长昇感慨地道:“王相公的新政,的确利国惠民。”
费苏玩味地看着史浩,他对这位有相当的好感。
史浩来书院应聘,并没有拿出王秀的书信,就在聘用交谈中,他非常惊讶史浩的学问,顺利通过院务会议。过了六七天才收到钟离睿的书信,询问史浩怎样,他才明白是王秀举荐的,不由地心中佩服。
今天,他和史浩陪伴费苏,在书院的园林中散步,讨论些学问,却听到史浩赞叹,不免有些目光游离,应该是矛盾。
费苏给史浩个赞赏地目光,自豪地道:“山长大才,在下奉旨执掌两浙路海事局,却还无法透彻山长施政精髓,不过我觉得利国惠民,不能说尽山长事的谋划。”
他上任也有四年了,虽说朝廷流官三年一任,但他就在不久前加海事司判官,也算是进入海事司高层。知海事司一直由沈默兼差,就算成为权尚书也没有放弃,但卸任只是时间问题,这就是大好事啊!
作为王门十五杰之一,异军突起的他,显然是向知海事司事方向培养,被某些趋炎附势之徒奉承,甚至拿他和当年王秀相提并论。他是一笑了之,跟山长相比?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人可以贪婪,却不能没有自知之明,尽管心中也很得意,却不认为现阶段能与王秀相提并论。
不过,来自王秀、沈默的关注,注定他前程一片大好,权海事司是一定的,也为他铺平通向都事堂的金光大道。
刘仁凤瞥了眼费苏,并没有说别的,只是一笑了之。
史浩见费苏说他不能说尽王秀谋划,被勾起了兴趣,问道:“老弟,这又怎样说?”
“利国惠民分上下,直翁兄所见所闻,不过是小道而已。”费苏温和地笑着,道:“山长的谋划,并非一时一地的繁华,那些都是过眼烟云,要的是功在千秋,利传万世。”
史浩无法完全理解,平心而论,他思想并不保守,却仍是倾向于农桑耕读,但这并不妨碍他对内外朝分离,二元制君主立宪的赞叹,也只有王秀能有此神笔,多少惊艳绝绝地宰相,都不敢想帝制发动挑战,一直温文尔雅,讲究妥协平衡的王秀,却突然接打击张启元强势下手。
最让人惊叹的是,士人们要么公然支持,要么沉寂默许,可见王秀对人心的把握,简直到了妖孽程度。
“别的事都不用再说,但说南海就是其中一环。哦,前几年,八哥知登州任上直驱博望军,力战三佛齐诸酋数月,二哥率战队南下,一举荡平宵小,今天上官太尉挂帅出征,为国朝谋利,待南海平靖,大宋又能多了许多海外军州,到时候国土日扩,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