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二战之狂野战兵>1024.第1024章 参战因帕尔

迁正岩少佐本人,非常命大,亲眼看到那些蹊跷的榴弹如何射进来,准确得匪夷所思。

日军的工事还是好好的,里面的人早已炸死光了,恐怖的日军被身边的景象吓得争相逃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现象。

中国军队猛烈追赶,痛歼日军。

占领了几个要点以后,赵羽无线电呼吁,让远征军部队立刻派遣人员进驻,建立坚固防御。

现在,整个缅甸的局势一片大好,缅甸南部,日军只有一个师团,配属的两个师团正在调遣途中,缅甸西部,15军主力倾巢出动,进攻因特尔,那个地方注定是日军的葬身之所,温柔陷阱,缅北,日军编组的33军,只有两个师团,18师团被连续重创,目前被隔绝包围,56师团,深陷中国滇西,也被云南聚集的中国军队和赵羽这边的部队夹击态势,日军陷入了全面被动。

史迪威要求中国远征军猛攻敌人18师团之间布山和拉班一线,还有孟拱据点等地区,尽快消灭敌人,被赵羽阻止了。

赵羽喜欢这种犬牙交错的战斗局面,他的意图是,让田中新一自己带领部队撤退,在缅甸丛林中,在雨季时节,一支溃军的撤退时不可想象的,茂密的丛林,潮湿的环境,泥泞的道路,无数陷阱沼泽,以疟疾为代表的各种热带病症,以蚂蟥为代表的各种毒虫,会在半路上消灭绝大部分的日本人!

赵羽深知这一点儿,丛林和树林可绝对不一样,尤其在缅北某些荒无人烟数十里,数百里的雨林中行走,绝对是找死。

别说杜聿明等人无能,累死四万多中国精锐,就是英军从缅甸惨败溃逃以后,路上也白白死掉了一万五千多人,再说说菲律宾历史上有名的巴丹饥饿行军,美菲联军战俘被日本人虐待死了几万人,其实,据说,饥饿除外,炎热中行军疾病丛生,没有药品,死人最多。

赵羽还知道,缅甸的一支日本军队,大约一千八百多人,在一片海滩沼泽中,被鳄鱼群吞噬的“英勇事迹”。

他的意图是,不直接战斗,只要控制点线面,让日本人自己去丛林中闯荡,作死,逆向演绎野人山中国远征军的悲歌!

这是高明的战略构思,不战而胜。

如此,间布山和拉班,孟拱等地日本人修筑的坚固据点,统统作废,光这一点,不知道日本人有多伤心呢。

如果日军沿着道路猛攻密支那等中国部队占领的要点,那么,装备和火力极大提升的远征军,将用一道道火网,把日军都绞杀在阵地上!这样,中国远征军就反客为主,以逸待劳,必然取胜。

如果将缅甸比作一盘围棋,中国远征军已经将敌人截断成三条不相连的大龙,18师团和56师团最为惊险,是没有眼位的死棋子,只要中国军队痛下杀手,这两条孤棋必然被屠龙。

史迪威自然听从了赵羽的建议,因为赵羽是实际的指挥官,赵羽的突击队,功劳太大了,远远超出他的预期,缅甸形势根本改观。

不过此时,英国人向史迪威求救,既然缅北形势根本改写,就因该抽调一支精锐,帮助他们,他们根据各种渠道的情报知道,日本人的15军团主力十万多人,已经出发进攻因帕尔,路上行走几天了,最前线的印缅联军17师被击溃,日军死死咬住英军残部,现在已经渡过最大障碍的亲敦江,逼近因帕尔的明京山脉高地,再有一天时间,就会到达因帕尔,三面夹击,因帕尔的形势异常危机。

赵羽反正闲着没事儿,带领突击队返回孟关,回见了史迪威,下令美国空军频繁侦查西线日军动向,汇总情报。

一天时间,空军侦查了数十次,基本上摸清了日军行动的方向,规模,为了低空侦查,还有两架美国飞机被击伤,一架被击落,飞行员嗝屁。

日军虽然逼近了因帕尔,却被英军,印度殖民军,缅甸殖民军,层层阻击,进展缓慢,丛林雨季的泥泞和沼泽,让日军一筹莫展,日军的给养所剩不多,伤员没有药品,陷入了困境,虽然接近胜利,却成了强弩之末。

赵羽还通过因帕尔英军了解情况。

赵羽暗笑,因为他的出现,18师团的危机,刺激了日军提前进攻因帕尔,十万多日军精锐,陷入了极其危险的境地,日军长途跋涉,千里远征,后勤供应极为薄弱,携带单兵军粮以外,还驱赶牛羊骡马和大象驮运物资,要经过贫瘠的山地,没有人烟的荒蛮地区,没有向导,没有人烟,没有粮食可以抢劫,就地征用,日军完全陷入了死敌,只要英军坚持抵抗几天,吃完了粮食的日本人,就会全线崩溃。

还有,日本人的子弹和炮弹供应不上,再凶猛的老虎也会变成鸵鸟。

日本人的苦难还在于,赵羽指使史迪威,让美国空军跟日军死拼,极大消耗了日军的航空兵力,取得了完全制空权,这样,日军就算动用空中渠道增援,也无济于事,残余的日本第五飞行集团,根本没有多少运输机了。

第二天,他又得到消息,说日军拼命了,调集所有在缅甸的飞行部队,拼装了全部32架运输机和轰炸机,往因帕尔前线的日军运送给养,还有几十架零式战斗机,也参与护航。

本来,赵羽已经决定不干涉这里,现在,马上行动,让美军空中侦查,确认敌人空投物资的地点,他们要在那里截击日本人。

空中侦察中,美国飞机又被日本人弄下好几架,总算明白,日本航空兵倾巢出动,运输的物资投放的


状态提示:1024.第1024章 参战因帕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