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二战之狂野战兵>1043.第1043章 正面强攻

史迪威是个典型的美国人,实用主义观念盛行,在动用大批军官和记者给足赵羽面子里子荣耀以后,马上进入实质工作,和少数军官一起,研究下一步的缅甸战役计划。

“诸位,日本缅甸方面军航空部队的崩溃,加上敌人司令部的动荡,能对我军在未来的战争中起到什么作用,必须认真评估。”史迪威提出命题,要求大家思考,因为他来到这里才知道赵羽干掉日军司令官河边将军的事情,显得特别激动。

都是职业军官,各抒己见。

赵羽简单谈了自己的一些观感,比如,日军正在大规模北上援助,55师团和第二师团大半已经增援到滇西和缅北,更多的日军部队正在北上途中,日军可能在多久才会拼凑新一轮的缅甸航空队等等,赵羽还提到了缅甸西部,曼德勒日军,和远征因帕尔一带日本15军团的窘境,最后说:“只要航空部队能保持半个月的压制,我们就能彻底歼灭整个日军,日军往滇西缅北增援越多,被围歼的数量也越多,日军在作死,”

他建议,由滇西中国第二期远征军部队,向日军发动象征性的进攻,佯攻为主,吸附更多的日军增援,密支那等各个中国远征军据点,适当放水,让日军过去,只有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才能迅速消灭日军,让缅甸局部战场,发挥绞死日本军国主义的全局影响。

“缅甸战役的重要一点是,围攻敌人,逐步收紧包围,围而不歼,诱使敌人增援更多的兵力。”

赵羽的论调自然得到所有人的共鸣,特别是,他提供的一些爆料,什么日军正从密支那夜间偷渡北上,55师团和第二师团的调动等等,都是大家所不知道的,掌握了第一手的情报,才能制定正确的战略计划。

赵羽决定,进一步围攻敌人孟拱河谷的驻军。

史迪威非常欣赏赵羽的布局能力,“诱敌深入,包围歼灭,注重时机,的确是缅甸战役的精髓,”

会议决定,由赵羽督战,编组一支部队,向孟拱河谷的日军发动进攻,至于进攻战发动到什么程度,由赵羽临机掌握。

赵羽提请美军麦雷尔突击队和英军特种部队,奔赴缅西战场,反复多次空降突袭,截杀日军,尽量将日军迟滞在亲敦江西岸,让英军攻杀。总之,缅甸西部战场,包括曼德勒的日本第15军,缅甸伪军,印度伪军,交由英美地面部队负责,中国远征军负责解决日军33军和增援了的所有部队。

会议以后,由史迪威坐镇密支那,居中调动,由美国多恩将军负责后勤,中国远征军在雷多和兰姆多的集训,用最快方式进行,配备武器以后,集训一周,就加入缅甸作战,空运和地面徒步进军相结合,务必大量进入作战地点。

在赵羽的及早干预救助下,中国远征军失败以后,保留有7万多人的部队,现在,经过欧内空运部分力量的充实,总数达到九万人,以主力占据缅甸中部据点,一边守卫,一边训练,一边进攻。

会后,赵羽立刻乘坐飞机来到孟关,调集部队,充实军备,准备进攻。

韩雅琳和黄小玉坚持要跟随,不离不弃,赵羽也没有办法,带上就带上吧,两个美女跟在身边,忒长面子了。馋得送行的密支那机场上,美国人都了竖起大拇指,连连惊呼,东方维纳斯之美。

可能战争太过频繁残酷,生死攸关地惊险,赵羽看见两个漂亮妻妾,没有那么多的激情,只有亲情和感动。

下午一点钟,孟关,远征军新编22师的师长廖耀湘迎接了赵羽,在得知赵羽单枪匹马潜入缅南仰光日军司令部,干掉河边正三中将,又呼唤盟国空军彻底摧毁日军大批飞机,那种敬仰之情,更是长江黄河之水,滔滔不绝。

看见了赵羽,所有新编22师的中国官兵,好像打了鸡血一样,嗷嗷直叫:“总指挥,下命令吧,我们彻底消灭鬼子18师团!”

赵羽召集军官开会,通报了缅北作战的主要任务,形式,要求部队用最快速度,拿下日军坚守的主要阵地,孟拱,拉班,大量杀伤日军有生力量。

此时,赵羽统帅的突击部队,全部奔赴云南昆明,回国参战,这儿,只有普通的远征军部队了。

赵羽还要求,将中国在美企业生产的武器弹药,全部送往滇西前线,装备突击队,这边,他统帅美式装备的部队,围攻日军。

下午三点,赵羽统帅一个团的部队出发,经过地面跋涉,在傍晚时分,一路摧毁日军设置的拦截线,逼近高利。

高利是孟拱河谷日军的一个重要据点,一个小城镇,在这个河谷里,星罗棋布若干据点,如英开塘,卡盟等,拱卫着孟拱和拉班等核心据点。

这是一次正规战斗,正面攻击,也是赵羽第一次指挥大兵团的战斗,这个新编22师的团,拥有3200人的兵力,其火力相当强大,已经超过日军一个步兵联队的实力。

下午三点半,战斗正式打响,日军防线守军,全面抗击。

进攻正面,远征军的一个营分开,锥子战术超前推进,四个步兵连独立作战,营属迫击炮和山炮连,随时增援,第二步兵营担任战略预备队,团部和所属的山炮兵,野战重炮部队,坦克部队,都放置在相当位置。

对高利日军的情况,远征军掌握的很少,所以,为了减少伤亡,摸清日军的底细,赵羽采取了缓攻战术,试探日军。

日军依托阵地,精确狙杀中国正面攻击的部队,各种火力配备


状态提示:1043.第1043章 正面强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