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二战之狂野战兵>61.第61章 政委

三个枪手一直闯到了城南门,反复搜索几遍,才确信,敌人非死即伤,没有丝毫抵抗能力了。

那些被日军捆绑折磨的百姓,也被迅速拯救,释放,千恩万谢的他们被要求,迅速回到自己家里不要出来,以免误伤。

对于城中作为制高点的日军炮楼,本来赵羽还担心不好下手,可是,看着缴获的日军山炮和残余的炮弹,就有了主意。

几次调整轰击,将这些炮楼楼顶轰塌,又将下面进出口轰击堵塞,对于射击孔里不断射击的日军,一一杀伤。

赵羽等人回到城北门附近,将情况告诉了陈赓旅长,这位旅长意气风发,没有丝毫睡意,立刻亲自带领部队进行搜索,打扫战场。

为了避免日军残余可能的袭击,人多造成的混乱,只派遣了一个排的部队。

可惜,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陈赓旅长后来在会议上也道歉,“这是一个错误得离谱的决定!”

错误是因为,战场根本打扫不了!

武器装备和弹药实在太多了,而且,城里竟然还完整地发现了十二辆坦克!

夜战之中,狭小的街道,日军坦克无从施展力量,更担心误伤,居然白白停滞在城里,成为战利品。

后来,大家再次研究的时候发现,不是日军太愚蠢,而是他们很勇敢。

勇敢的日军坦克部队士兵,都出去作战了,结果,也都战死了。

虽然说整个战斗没有波折,躺在城北城墙上的赵羽还是很有感慨。

一是日军的顽抗,看到大批日军莫名其妙死亡,残余日军三十余人挥舞着枪刺,向八路军城北地带发起了冲锋。

尼玛,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玉碎战斗吗?陆地上的神风进攻吧?

结果,三个神枪手还没有机会射击,激发炮弹就覆盖下来,将这些大和勇士,嗝屁之魂给喵呜了。

中国百姓固然善良胆怯,可是,一旦被逼到了绝境,也很牛叉,被他们拯救的几个百姓,身上正被鬼子刺刀猛戳着,眼看日军被击倒,他们抢夺了步枪,朝着日军身上那个扎得爽快啊,跟网络上犬科动物性别大战时候那种恐怖的频率还恐怖。

最后,这些百姓们,还拼刺打死了好几个鬼子。

打扫战场中,一个排的士兵几乎累垮,只有将任务延后。

凌晨以后,整个八路军部队得到了消息,立刻从各个地方进城,分区占领,打扫战场。将最后遗留的任务,城中几个被轰毁的炮楼打开,将里面隐藏的日军击毙俘虏。

城外战场也派遣了大量人员打扫。

到上午九点钟,整个战场才打扫完毕,清点了战果。

襄垣战斗,仅仅用了一夜的时间,不,是半夜的时间,就结束了。

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的129师386旅,在旅长陈赓的带领下,以2000人的兵力,强击日军据守的襄垣城。击溃日军襄垣城守军田中少佐的守备部队两个中队步兵和其他兵力,击溃日本援军岩田清一少将率领的一个完整甲种联队的兵力。

2000八路军对峙3800余人日军,外加600余名的伪军。

战斗结果,八路军方面,牺牲121人,受伤210人,日军倒毙在战场上3421人,击伤被俘107人。伪军溃散,战场上毙命230余人,被俘67人。

双方战损比例是:330:(3528+300=3823)八路军的损失是日伪军损失的十一分之一还要少。

要知道,这一次,日本出动的是第一军一个独立旅团的精锐主力联队,力量非常强大,正常情况下,他们完全可以轻松击败国民革命军的一个师,甚至一个军。

日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兵,这些老兵骨干,如果需要,可以迅速就拆解开来,组成一个新的部队,一个联队可以扩充成两个甚至三个联队。

总之,这一个联队的日军精锐的损失,绝对不能从数量上去简单理解。

这一仗,八路军再次以少胜多,用轻微的代价就击溃了敌人,而且,是正面对抗,采用夜战的方式,还要应付敌人使用难民偷袭的卑劣手段。

这是难得的胜利。

这一个奇迹。

战斗以后,八路军战士的缴获堆积如山。

日伪军38式精良步枪3039支,子弹25万余,重机枪16挺,子弹2万2千多发,轻机枪38挺,缴获子弹5万2千多发,缴获普通山炮17门,炮弹1500发,70毫米步兵炮四门,弹药420发,缴获坦克十二辆,装甲车8辆,完好无损,内有通讯设备,弹药一批。缴获手榴弹手雷大批,掷弹筒20具,榴弹等1025发,缴获骑兵战马102,运输挽马152匹,粮食军饷大批。

此战,还击毙了日军最高司令官,某联队长岩田清一少将,襄垣守备军少佐田中。缴获其联队军旗。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伪军,他们很幸运,600多人就逃跑了一大半,是因为他们被日军强制着在两翼迂回部队里,不过,这些家伙相当狡猾,一旦开战,立刻趴地装死,在部队后面运输炮弹的,则及时逃跑,损失远比日军小得多。

日军被俘,除了少数被炮弹击昏,后来苏醒被俘外,主要是被围困在炮楼里,投降被俘的是日军守备部队,不是岩田的联队主力人员。

襄垣城以八路军的完胜结局。

整个城市内外,一片欢呼声,一些附近的村民纷纷赶来,帮助八路军整理打扫战场,还送来了仅有的吃食,小米粥,窝窝头,或者红薯,或者土豆。城里的百姓,则清理城中被炮火


状态提示:61.第61章 政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