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才会有些惋惜自己无法跟秦人的射术高手来一次真正的对决。而且,看到了眼前的这么一个情况,对方同样也没有打算跟他来一次一对一的决斗。
他不会为此抱怨什么,因为他知道,自己既然参加了这一场战争,就需要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不利情况。在战场上,没有几个人会跟你来一次公平的对决,因为这才是真正的战场。
想到了这里的射雕者,深吸了一口气之后,大声咆哮道:“想不到我也有这么一天,但是我不会埋怨也不会等死,来,让你们的勇武收割我的性命!!!”
很可惜,这个匈奴人射雕者的话确实是激励人心,但是,他说的匈奴语言,可真的没有几个秦军官兵听得懂。
而随后也许是想到了这么一个环节的射雕者,露出的是一丝尴尬的自嘲微笑。
但是在这个匈奴人射雕者的实际行动中,表明了他并没有打算就这样等死。
……
这个射雕者用刀砍断了陈恒贯穿了他小腿的箭枝,然后用力的握住箭头的位置,拔出了断箭。
这样的事情,他的额角渗出的汗珠,说明了他的身体承受着很大的痛楚,但是他还是忍受得住。
而接下来,他将自己的大弓放在自己坐骑的袋子当中,缓缓的催动战马,挥舞着弯刀向陈恒所在的位置冲去。
他自然不是不能够继续射箭了,而是他知道,自己很难在这么一种情况下,压制住对方,毕竟双方之间的整体实力对比,有着很大的差距。
在这么一点时间下来,这个射雕者看到的是愿意跟随他突围的匈奴人骑手,被苏璘等人如同砍瓜切菜一般,杀死了二三十人。
剩下的不到一般的骑手,想要牵制住对方的难度同样也很大。
陈恒没有想到这么一幕,他看到的是这个这个匈奴人的射雕者居然就这样冲过来,他还真的不知道对方打算做什么。
也许对方知道了苏璘的身份,打算活捉苏璘,然后要挟他们放他一条生路?
想到了这么一个情况的陈恒,额角不禁渗出一丝冷汗,因为他还真的有点担心这个情况出现。
所以,在想到了这一点之后,陈恒决定在这个匈奴人射雕者接近苏璘之前,先射杀掉对方。
从箭袋当中取出了三根箭枝的陈恒,在将箭枝搭上弓弦的同时,对旁边的游侠骑士说道:“取出三根箭枝给我!!!”
陈恒的命令让这个负责携带一个箭袋的游侠不是很清楚什么情况,毕竟他们并没有经过合作。但是他也没有推脱什么,而是在自己的箭袋当中,取出四根箭枝。
陈恒在这个时候,用力的拉动着手中的复合大弓的弓弦。
使用这一种大弓或者是对于有经验的弓箭手而言,他们很少会就这样用裸露的手指来进行射箭,因为这种行为很容易会割伤手指,甚至是被反震的弓弦震断手指。
所以,在对于这些弓箭手而言,扳指或者是有弹性的指套,就是弓箭手必备的产。
像是张嘉师这种射箭机会不多的人,也有自己的一个玉石打磨而成的扳指。
……
这个时候的扳指名字叫做韘,在商代便已经出现,是射手用来扣住弓弦射杀猎物的工具,韘又称为“决”。传统的汉族韘与满族,蒙古族的扳指略有区别,汉族的韘从侧面观是梯形,即一边高一边低,而蒙古族,满族的扳指一般为圆柱体。
而扳指的历史很遥远,几千年来,扳指的形制,出现过很多种样式。最为主要的,是坡形扳指和桶形扳指。坡形扳指出现较早,最早还有弦槽,后来取消。在我国,坡形扳指一直使用到明代。
国外则突厥—土耳其、韩国至今仍在使用。期间,各种式样的扳指都有存在。蒙古与清朝,则主要使用桶形扳指。传统的汉族扳指儿与蒙古族的扳指略有区别:汉族扳指儿从侧面观是梯形,即一边高一边低,而蒙古族、满族的扳指儿一般为圆柱体。桶形扳指主要出土于14世纪以后。17世纪以后,汉族将扳指发展为首饰。
中国古代的射手使用的射箭方法,并不是如同西方射手那样,以食指和中指拉弦的方式,而是以戴上韘(扳指)拇指拉开弓弦。
这也就是东方的射手能够使用排射方式射出箭枝的原因所在。
毕竟西方的那种射术,想要进行一次性齐射几根箭枝的难度确实是很大。
陈恒这个时候射出了三支箭枝之后,并没有停下来,而是迅速用手接过身边的游侠骑士的箭枝,再次迅速的拉弓搭弦。
他知道,仅仅是凭借三根箭枝,想要解决这个匈奴人的射雕者难度很大。所以他才会选择的是这种迅速再次射出箭枝的方式。
毕竟从旁人手中接过箭枝的速度,怎么都比自己从箭袋中取出箭枝的速度要快一些。
正如陈恒所想的那样,自己一开始射出去的三根箭枝,被对方躲避两根之后,然后用弯刀直接劈开另外一根。
对于陈恒而言,这么一个情况他早就有了心理准备,要不然他也不会这样做。
而在第二排箭枝射出去之后,陈恒看到的是这个匈奴人射雕者,左边的胸口被射中,他能够看到的是对方几乎是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