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玄幻奇幻>定秦曲>第三十七章 继承制度(中)

长子继承制在秦帝国虽然并没有什么影响,这很有可能是与秦帝国的寿命过于短暂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请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

但是毫无疑问的一点,在秦孝公之后,秦国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度的拥护者。

……

秦孝公于前月6日出生。前362年,其父秦献公去世后,秦孝公继位。秦孝公继位时年仅21岁。

早在秦孝公出生前,秦国经历了自秦厉共公之后几代君位动荡,国力大为削弱。魏国趁秦国政局不稳之机夺取了河西地区(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秦孝公之父秦献公继位后,割地,与魏国讲和,安定边境,迁都栎阳(今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东南),修养生息,并且数次东征,想要收复河西失地,无奈愿望没有实现便去世。

而秦孝公就是秦国在秦献公时期恢复稳定之后的第一个君主。

史书上没有说明秦孝公是否就是秦献公的嫡子或者是长子,但是很有可能,秦孝公是秦献公在继承君位之后的儿子,并非是秦献公流落在外所生的孩子,所以,秦孝公虽然不太可能是长子,但是很有可能是名正言顺的嫡子。

秦孝公之子是秦惠文王,而在关于商鞅变法的描述当中,秦惠文王是秦孝公的嫡子,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嬴驷为太子时,一度触犯了禁条。当时正值有人反对新法,法令行不通。商鞅说:“法令行不通在于宫室贵族的干扰。国君果真要实行法治,就要先从太子开始。太子不能受墨刑,就用墨刑处罚他的师傅。”这样以来,法令便畅行无阻,秦国越治越好,但却得罪了太子。等到秦孝公去世,太子登位,一想起当年受罚之事就很不高兴。加之这时商鞅威望极高,家家户户都知道商君之法,惠文王对商鞅有所顾忌,公子虔等一帮人就乘机捏造谣言说商鞅造反,于是,惠文王便借此将对秦国有功的商鞅车裂而死,并族灭其家。巩固了自己的权利和地位。

而接下来的秦武王,在史书当中明确说出其是秦惠文王的嫡子:

秦武王出生于秦惠文王十年(前329年),是秦惠文王与惠文后所生之子。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年),秦惠文王薨,嬴荡即位,是为秦武王。

只不过原本算得上是可能有机会成为不亚于其弟,也就是秦昭襄王功业的秦武王,在某个意义上死于自己的性格之下:

秦武王争强好胜,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都因此位居高官。秦武王四年(前307年)八月,秦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两眼出血,胫骨折断,到了晚上,气绝而亡,年仅23岁。

秦武王无子,群臣迎立秦武王异母弟、在燕国作人质的公子稷回国继位,是为秦昭襄王。

而事实上,在这种轻描淡写的昭襄王即位描述当中,隐藏着一个很重大的争夺王位的消息,那就是季君之乱:

《史记?秦本纪》:

八月,武王死。族孟说。武王取魏女为后,无子。立异母弟,是为昭襄王。昭襄母楚人,姓芈氏,号宣太后。武王死时,昭襄王为质于燕,燕人送归,得立。

昭襄王元年,严君疾为相。甘茂出之魏。二年,彗星见。庶长壮与大臣、诸侯、公子为逆,皆诛,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悼武王后出归魏。

《穰侯列传》:

穰侯魏冉者,秦昭王母宣太后兄也。其先楚人,姓芈氏。

秦武王卒,无子,立其弟为昭王。昭王母故号为芈八子,及昭王即位,芈八子号为宣太后。宣太后非武王母。武王母号曰惠文后,先武王死。宣太后二弟:其异父长弟曰穰侯,姓魏氏,名冉;同父弟曰芈戎,为华阳君。而昭王同母弟曰高陵君、泾阳君。而魏冉最贤,自惠王、武王时任职用事。武王卒,诸弟争立,唯魏冉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冉为将军,卫咸阳。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

昭襄王的即位初期,秦国爆发了季君之乱,随后,昭襄王名义上的嫡母惠文后以及其嫂子悼武王后,则是前者死于宣太后之手,后者则是被驱逐回魏国。

而这一点也说明了嫡长子制度在秦国的影响,若非是魏武王无后以及早死,恐怕季君之乱也不太可能会发生。

而从这一些情况可以看出一点,那就是秦武王作为嫡子,毫无争议。而季君之乱当中的主角公子季,其有可能还算是比起秦昭襄王要年长。

……

秦昭襄王在先后平定季君之乱以及其母亲宣太后,其舅舅魏冉先后病死以及被驱逐之后,正式执掌当其时已经被称之为战国七雄之首的秦国权柄。

而其在这个时候也正式册立其嫡长子安国君为秦国太子。

安国君可以说应该是秦国当太子年纪最大的一人,而发生在他身上的,有一个流传千古的典故,而这个典故就是著名的“奇货可居”。

悼太子(?―前267年),嬴姓,赵氏,其名失考,战国末期秦国太子,秦昭襄王的长子,秦孝文王的哥哥。

悼太子曾被派到魏国做人质,秦昭襄王四十年(公元前267年),悼太子在魏国去世,葬于芷阳(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公元前265年,秦昭襄王另立安国君(即秦孝文王)为太子。

安国君生有二十多个儿子。安国君成为太子后,便将他非常宠爱的一位妃子立为正夫人,号称华阳


状态提示:第三十七章 继承制度(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