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仙侠修真>赝品帝国>第二百五十一章 误入歧途

“饭桶!废物!朕要尔等有何用?”一大清早的,大金国小尧舜完颜雍那歇斯底里的怒骂声就已经塞满了偌大的仁政殿,而在殿内的那些个猛将则是顶着一脑门子的唾沫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声,不少首次有幸入殿面君的大兴府基层官员更是面色苍白如丧考妣。/

完颜雍之所以会如此的愤怒以至于浑然不顾君王该有的风范,主要还是因为鱼寒来了,那个无法无天的小混蛋还真就率军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就抵达了大金国的中都,并且旁若无人地摆开了进攻态势!也就是这年头在华夏大地还不太流行听上去很唬人的西方纪年法,否则大金国君臣真要怀疑在宋淳熙二年或者说金大定十五年二月十四也行的前来闹事的敌军到底是何居心,说不定还得顺便发出一篇措辞强硬的诏书进行谴责抗议并表示严重关切!

“吾皇息怒……”大金国右丞唐括安礼站了出来,他很清楚自家君主生气的并非是敌军兵临城下这件事,说实话就城外的那点人马还能闹出多大个动静来?要知道大金国的中都不仅驻扎有三万最精锐的铁骑,就连那城墙也才是刚用砖石水泥修葺一新,而在高达数丈的城墙之上更是架设好了三十多门堪称这个时代威力最巨大的红衣大炮!嗯,没错就是红衣大炮,完颜雍和他那些个数百年后的不肖子孙一样觉得“夷”字犯忌,所以给改了!

“息怒?汝让朕如何息怒?”上万敌军啊,就这么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大金国的都城之外!而在这之前,殿内的那些朝廷栋梁竟然没有一个人发现过任何的蛛丝马迹,并且到现在都还不知道敌军来自何方主帅是谁?这也幸亏是在中都,是完颜亮征调民夫一百二十余万耗时两年在辽南京城的基础上给修建的中都,是他完颜雍在获得水泥制法之后耗费八十万民力花了三年时间给加固的中都,要是换个地方他这位大金国的小尧舜还不得早就在睡梦中被人剁了脑袋?

愤怒之余,完颜雍觉得自己最应该感谢的就是那个被贬为了庶人的海陵王。不仅仅是因为完颜亮那狼崽子最先扩建了中都,还在于他强行迁都之后有严令十门守卫必须两个时辰一换,而自己也因为最近这些年实在太忙忘了废除,否则的话还能有他现在端坐龙椅之上对着殿内重臣大呼小叫的机会?

“臣启陛下,城外贼子凭空而至,我大金国数百游骑竟至今无人来报,此事恐大有蹊跷!汉家先贤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故而依臣之愚见莫不如先行遣使出城探明贼子来意,在做定夺?”既然有人带了头,也算是为其余人等壮了些胆色,只不过鉴于完颜雍还在愤怒之中,这站出来接话茬的人地位当然也不能太低。左丞石琚,按照这年头的规矩来说也就是仅次于唐括安礼的重臣,所提出的建议自然也是颇具分量。

“哦?爱卿此言又是为何?”刚咆哮了一阵子也确实有些疲劳,完颜雍努力地克制这胸中的怒火,尽量让自己看起来还具备点善于纳谏的风度。心里却也是暗自一惊,如今敌军兵临城下自己的臣子不琢磨这如何出兵剿灭反倒是提议遣使出城,话说这大金国啥时候变得跟南边的宋国一个德性了?

“陛下容禀!臣有此议,乃是……”没能猜中完颜雍此时的心中个所忧,石琚倒也能在主子盛怒的时候还保持住了一份镇静,开始了有理有据的侃侃而谈。

而要说起来吧,他刚才提出的所谓愚见还真就不太愚。毕竟大金国的情报工作挺奇怪,他们将主要的精力都投向了国外,反倒是经常会对眼皮底下反生的事情视而不见。再加上三年前因劝降鱼寒有功而全面负责这项工作的十九公主在年前偶感风寒至今未能痊愈,大金国对于情报的收集也更加显得力不从心,所以即便是贵为左丞的石琚也只能是根据某些常识来做出判断。

既然敌军有多少人并不重要,如今需要关注的就是他们到底是何身份,又是如何能够用这种不为人所觉察的方法出现在了中都城之外!天兵天将?这可是大金国不是那什么神话世界!况且来的要真是拥有法力的对手,人家还用得着在城外排兵布阵么?那还不得早就两指一掐降下九天神雷,把看不惯的人都给劈得粉身碎骨了?所以,这个最荒唐的可能性并不存在。

来的既不是神仙也不是妖怪,当然就只能是凡夫俗子了!那又会是谁?从北边遛达过来的萌古诸部?就那些个蛮子什么时候能有如此大的能耐,居然避开了所有的监视,使得大金国西北两京都没有发出过任何警示?况且那些蛮子应该是和当年的大金国勇士们一样都属于来去如风的骑兵才对啊!而如今这城外的敌军皆为步卒顶多只有三五百匹矮小的马匹!

排除了萌古骑兵犯境,剩下来能对大金国中都构成威胁的也就没几个了。西夏?不可能,河北东路掐着他们的脖子呢!若是那李仁孝胆敢胡闹,如今仍旧坐镇凤翔府的徒单合喜会让他连家都回不去!那些个不服王化的刁民?应该不是,别看他们闹事的时候人挺多,但基本上都属于没接受过任何正规军事训练的乌合之众,哪能有这份瞒天过海的能耐?宋国官军?好吧,石琚承认自己是想得有点太多了,就那临安府的俩父子啥时候能有这份胆色?

考虑到了大金国现存的所有敌人并且一一加以否决,石琚能够想到的就只有最后一种可能,那就是兵临城下的应该是自己人。毕竟在大金国内


状态提示:第二百五十一章 误入歧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