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仙侠修真>抗日之尖刀>第432章攻坚

包头战役结束第2天,八路军西北集团军便打响了北上攻占大同的作战计划。夭唤隹梢匀繁4笸稳固,同时可以切断太原和大同日军之间联系。此战关系重大,攻克朔州不仅可以顺利打蚽攻大同的蛈溃也有利于由北部包抄太原?

显而易见,北上攻打大同,朔州是摆在林面前的硬骨头,因此攻克朔州势在必行。目前林的军事部署为:第1军陈光部,第2军杨得志部,独立炮兵第1师,由陕西北部的府谷渡过黄河,主攻大同方向。第3军杨成武,第4军及第5军,由黄河中部渡过河剑指太原。太岳纵队3支独立师,在许世友率领下,并于舟山一线机动作战分别牵制太原、阳泉日军,摆出向太原进攻的态势。

八路军西北集团军独立骑兵师,坦克旅第3坦克团,独立第2炮兵师,作为集团军司令部预备部队使用。八路军西北集团军空军部队,支援各部作战。根据情报得知,朔州有日军一支旅团防守。第1军第1师负责攻克朔州,保证主力部队顺利向大同发动攻击。

战斗打响,份外壮观。曾几何时,八路军部队能以立体作战模式向日军发动攻击,如同乾坤倒转。因此八路军官兵上下信心十足,战斗yù_wàng高涨。

以往日军的进攻水银泻地、肆意妄为,天上地上想怎们打就怎么打。可谓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该轮到八路军水银泻地发动攻击。为了首战必得,酣畅淋漓拿下朔州,一支炮兵旅支援作战,其中有一支重炮团。此外,八路军空军部队投入20余架轰炸机,对朔州日军防守占地狂轰滥炸。

当天进攻的的场面地动山摇,密集的炮火冰雹般的砸向日军占地。前沿阵地等待攻击的八路军官兵,聆听雷鸣般的炮击,目睹轰炸机俯冲的雄姿,无不热血沸腾。

激动和自豪交织在一起,如此战斗对于习惯于过苦日子的八路军官兵来说简直太奢侈了。也许是太乐观,也许是太依赖强大火力支援。连续3天战斗,日军防守十分顽强,进攻屡屡受阻,仅拿下了部分表面阵地。朔州作为战略要地,日军苦心经营。尤其是这两年日军进入全面防御,并在朔州修建了大量钢筋水泥工事,暗堡暗道遍布。轰炸、炮火看起来震撼无比,可是打击效率不高。八路军的凌厉攻势一次次被瓦解。

八路军突然对朔州发动进攻,让板横征四郎有些措手不及。敌军没有向太原发动进攻,意图非常明显,就是切断大同和太原之间的联系。敌人若是拿下朔州挥兵大同,太原将失去北方羽翼,有力臂膀折断,太原必然孤掌难鸣。为此,板横征四郎下令防守朔州独立第102旅团,不惜任何代价死守。同时命令大同日军增援朔州,力保朔州某某不失。

激战5天,战况没有任何进展。司令部内每一个人的心情都不好。己方如此强大的火力,居然打成焦着状态。此时,林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作战参谋忙成一团,接听电话的声音此起彼伏。参谋长左权手里拿着电报道:“陈光来电,第1师攻击再次受阻,伤亡很大。情报显示,日军从大同方向增援上来一支联队,看样子板横要死守朔州。”

林闻听刷的站起来走了几步道:“死守朔州,对于我们来说未必是坏事。现在可以证实,我们的目标没有对准太原而是大同,出乎板横的预料,打乱了他的军事部署。目前我主力兵团摆出进攻态势,太原的日军无法抽调一兵一卒。日军由大同方向出兵支援,何尝不是填油战术。既然如此,我们就在朔州消耗他的兵力。这对于我们下一步迅速拿下大同,创造了条件。

“林总的意图是缓攻朔州,让日军产生误判!”参谋长左权询问。林点点头接道:“命令陈光,为了减少伤亡,由白天攻击改为夜间攻击。我判断日军在朔州储备的军需物资,仅能满足一个旅团作战之需,如果日军不断增兵,他的后勤补给会出现问题。给聂荣臻发报,让空军部队重点空袭日军的运输线。另外,让陈光派出小股部队,袭击他的运输队。”

“林总,是否把你的意图转告陈光?”“不必了,让他保持压力免得懈怠。至于如何加大攻击力度避免伤亡,让他自己想办法!”林善于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变招,这是他的特长。既然朔州这块骨头难啃,那就一点一点的啃。”显而易见,面对日军作战不能过分用强,毕竟日军的战斗力强悍。战前林就想到了和日军作战的困难。和日军作战,即便阵地被突破,日军也不会崩溃。

此番攻坚作战一开始便遭遇到困难,而且是在完全优势的情况下,这不仅考验八路军野战部队的战斗力,同时做为战役最高司令官,林的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连续攻坚受阻,反而激发了林的潜质,继而让他大胆变招。八路军改为夜间攻击后,林对攻击部队没有连番下令务必达成某某战斗任务。前线部队压力骤减,反而让前线指挥官,游刃有余指挥作战。

太原日军司令部内,气氛格外紧张。每隔一个小时,战况便被报上来。连续鏖战10天了,朔州日军防守部队浴血奋战,打退了八路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似乎固若金汤。可是情况并没有好转,敌军采用轮番攻击战术,尤其是夜间攻击,日军的防守阵地,一点一点的丧失,而且日军的战损不断增加。此时,板横征四郎虎着脸,眼睛盯着军事地图,感觉到一丝危险。

“将军阁下,独立第102旅团,战损达到三分之一。


状态提示:第432章攻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