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自然也给了圣公军恢复元气,壮大军马的喘息之机,杭州一战果然起到了极大的标榜作用,给方腊增添了极大的号召力。
一时间江浙和两淮的诸多反抗义军纷纷潮涌而至,投入到方腊麾下。
这些或大或小的贼军势力,跟朝堂上的人一样,同样有明争暗斗,同样有利益纠葛,但他们很明白一点,也是他们与朝堂诸公的不同之处。
朝堂上争斗瓜分的,是早已做好的饼子,而他们这些反抗势力,想要争,就必须合力把饼子给抢过来,饼子没抢过来之前,任何争斗都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他们赶来杭州,加入方腊,就是为了合力将大焱这块饼子给抢下来!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共识,他们的速度可就比朝廷的平叛大军要快太多太多了。
有了这些人的加入,方腊的圣公军顿时人多兵强马又壮,读书人又四处鼓吹,四面八方的流民都编入军中,周边的百姓和摩尼教信徒一呼百应,这便是建国称帝的最佳时机!
在朝廷大军赶来之前,一旦能够顺利建国称帝,那么他们就不再是叛军,不在是乱臣贼子,而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
建国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一个全新的权力框架,意味着大量的元老官位和功勋,他们的朝廷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聚众百万,攻占了六州五十二县,大半个南面江山!
这些是他们的无上荣耀功勋,也是他们继续北上,继续攻伐的基础和起点!
也正是因为在这里的形势之下,他们才更需要读书人来填充大量的文官空缺。
毕竟圣公军之中大多是武将粗人,论起打仗还行,真要治理整个大南方,没有货真价实的文官可不行。
以后杭州便成为了他们的壁垒和大后方,杭州无虞,他们才能安心北上。
在这一点上,圣公军的人很清楚文人的价值,却又发自内心看不起这些文人,自认为武将拼死拼活打下了江山,凭什么要低声下气请这些文人来坐享其成?
类似的矛盾也充斥着整个圣公军,新旧武将更替传承的过程当中,也难免会有权力的交锋。
随着乔道清早早离去,第一高手石宝叛变,包道乙身死,邓元觉被苏牧暗算之后留下极大的伤病隐患,如今王寅也叛变了出去。
老一辈的成名武将或死或伤或叛逃,新一辈的翘楚却仍未脱胎换骨,也就一个方杰能够拿得出手,军中强者面临的将是青黄不接的局面。
偏偏这些手底下没斤两的年轻人却又一个个并不安分,极力撺掇方杰,想要做那从龙有功的扶龙之事。
要命的是,听说摩尼教的青龙法王撒白魔复出,将圣教改名为大光明教,拒不承认方腊的教主之名,时刻伺机报仇雪恨,圣公军中那些个来自于摩尼教的骨干们,已经军心不稳。
而还有一些更加隐秘的情报,被方腊和方七佛等高层压了下来,并未公开,因为一旦公开,必定会使得军中士卒更加的恐慌。
根据前锋的情报,这次朝廷除了派枢密使童贯作为平叛大臣,率十五万大军南下之外,前不久被朝廷招安的梁山泊好汉也将随之南下!
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将可谓天下闻名,发展到后来,便是圣公军初时的规模,也未必比得上,若非现在圣公军打下了大半个南方,根本就无力与之抗衡,更何况还有朝廷的大军和辎重粮草的支持!
综合重重因素,近期之内建国称帝,将是方腊不二的选择,而且必须尽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