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春天虽说不像南方,古青娅有些不习惯,拜访过方氏之后,她又宅在家中,这一回她找了许多有关于孕妇的书籍还有胎教的,对于自己之后几个月的身体变化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

没过两天卢家那边就派人来说廖玉玲发动了,古青娅不好过去,就让厅婶去看看情况。

好在廖玉玲生产还算顺利,疼了三四个时辰在傍晚生下一个儿子,不管是谁都很高兴,对很多人来说,第一胎男孩子的意义很不同。

在三化县大家并不重视洗三,也很少人会去做,比较重视满月,不过在北方洗三好似很重要,正好那日碰上姜荣安休沐,就由他去了。

古青娅不大清楚北方的习俗,让厅婶去找人问了,然后准备了一番让姜荣安带去。

等姜荣安回来,古青娅听他说了过程,也觉得有趣,都说入乡随俗,算算时间,自己不是在年底就是在明年年初生,也会体验到的。

谷雨过后,天气暖和了不少,沈山庆一家和卢易生就收拾好行李,姜荣安给他们践了行,没多说什么,各给了两本书,是有关于北方田桑的,或许有些出入,但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有不小的帮助。

沈山庆和卢易生都不是追根问底的人,只说路上会把两本书给吃透,有问题再写信来问,他们两人赴任的县市不同,沈山庆更远一些。

少了最爱与人走动的贾琴琴,古青娅出门的时间更少了,大多数时间都在看书,每天早上读一遍道德经和清静经是必须的,而后就是其他有关于田桑纺织染色等方面的书籍,看过的就再翻。

她在做笔记,一个摘录汇总,毕竟不是所有的书籍拿出来后里头的内容都适应现在的世界,除了环境以及品种的差异,有很多内容是类似的,还不如她来总结,写好备注出处。

其实在知道自己怀孕前,古青娅完全是没有这个念头的,但不知道怎么的,她觉得自己在孩子出生前应该总结一本出来。

与此同时,古青娅也在记录自己的身体情况,她想写一本有关于孕妇书,内容肯定有摘抄引用,也许不会大范围地传播,但对于那些第一次当母亲的人来说,也是个参考。

因,看的书多了,古青娅的眼界也开拓了,她知道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的人不轻易写书,因为书是要流传给后世的要慎重。

同时还与别的因素,那就是造纸以及印刷过于落后,导致书籍的传播主要以手抄为止,所以很多种情况下,能够著书的人家境往往不错,要不就需要别人的资助。

古青娅中有多少书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昙花一现,没有一点面世的机会,如今,姜荣安慢慢都就有了权力,但是这些还不够,需要一个一个强大的背景。

放下这份心思,古青娅相信姜荣安心里也有考量,还不到时候,目前出海热和西行热慢慢地起来,看着好似许多人家都富裕了,但实际上还有许多地方连温饱都无法解决。

古青娅不觉得自己能够拯救整个世界,但研究出来的东西,交给适合的人就能造福许多人,有的时候间接比直接更加有效果。

小满这日,一辆马车缓缓在门口停下,从车上跳下一个壮汉和一个少年,他们举手拍门,“有人在吗,有人在吗,我们是风行车马行的,有来信。”

厅婶听到声音,响起夫人上月往家里寄了好多信,忙去开门,“两位师傅,请稍等会,我去请我们夫人。”

两人开始从车上往下搬东西,光是生丝就有不少,然后就是一些柔软的细绵布,最后就是大包小包的干货,不一会就将门口给堆满了。

古青娅听了出门,一眼就看到门口那堆得跟小山似的东西,马上明白父母的操心,感觉心里暖暖的,“厅婶,快请两位师傅进来吃茶。”

“夫人不用麻烦了,这是信。”壮汉说着拿出一个鼓鼓的信封递给古青娅,“我们是风行车马行的,两日后我们有车前往向阳府,若是有需要,尽管可到外城的四方街找我们。”

古青娅点点头,“厅婶,你去给两位师傅准备些吃喝的带走,两位师傅进来坐罢好结算车费。”

一般来说,寄信寄东西都会寄的一方付一半收的人付剩下的一半,当然也由某一方全部结算的,不过为了以防万一,许多车行都不要到后付钱,因为收的人可能会反悔甚至扯皮。

这两个人刚才还在想要怎么开口呢,结果古青娅就主动提了,想着一路风尘仆仆,这些送完就能回去休息,索性也就同意了。

古青娅除了付钱外,其实也是想打听下家里的情况,“两位师傅,今年向阳府头蚕养得可好?”

“我们出发的时候蚕才出壳呢,不过今年温度适宜,桑树也未遭虫,肯定是个大丰收。”壮汉咧着一口白牙,笑着说道。

古青娅点点头,再过些日子,京城这边就能见到生丝了,到时候向阳府产丝如何也就一清二楚了。

古青娅问了价钱,数出数目,然后另外拿出一百文,“这是给两位师傅的辛苦费,拿着买酒喝。”

这段时间从南到北都在下雨,刚才她注意到从车上搬下来的东西都很干爽,看得出来他们办事很尽心,以后寄东西什么次数肯定不少,那点辛苦费没必要心疼。

厅婶的速度很快,给准备的是干粮,酒是之前就准备好的,送给两位小师傅,而后由姜厅将人送一送聊一聊,有些话男人说起来比较方便。

古青娅拆开信拿出信纸


状态提示:第296章 来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