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第二章第六节 新旧两本《五代史》有何不同

开心一刻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代表作之一,而这篇名垂千古的文章竟然得益于一位目不识丁的担柴老农。

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任安徽滁县太守。文章写好后,他清清楚楚地誊抄了好几遍,派人张贴到了六个城门口,请过往行人阅读修改。

一天,有个担柴的老人见城门前围着不少人,出于好奇就放下柴担挤了进去。这时正好有人正在读文章的开头:“滁州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未山。其西南诸峰……”老人一听摇了摇头,自言自语地说:“太守的文章虽好,就是太啰唆。”

欧阳修恰好就在老人身边,这句话如醍醐灌顶,他匆忙赶回家中,提笔凝思,将这段文字改了又改,反复锤炼。最终,这几十个字的开头只剩下“环滁皆山也”五个字了。

很多人从《醉翁亭记》中看到了欧阳修高深的文学造诣,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史官身份。出于同样的为文治学的谨慎态度,欧阳修重修了《五代史》。

开心学国学

历史上曾经出现两本《五代史》,作者分别是薛居正和欧阳修。这两本史书记载的乃是同一个时代相同的历史,但后世学者普遍认为欧阳修的《新五代史》更为出色。这不仅是因为欧阳修本身是个家,善于写作,更因为人们比较赞同欧阳修的历史观点。

薛居正主编《五代史》时,宋朝建国不久。《旧五代史》所遵循的主要是前朝的正史路数,收集了众多的材料而成。但材料的归纳往往不能给人以思索和探讨的契机,历史材料的背后,也需要有观点的支撑。

大概过了60多年,欧阳修在新资料的基础上,重新编写了一本《五代史》,也就是《新五代史》。欧阳修感叹:“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他所要做的,就是将那些“寡有廉耻”的现象写出来,让后人明白是非曲直。

例如,五代中的梁帝朱温,原本在唐朝时被赐姓为朱全忠,后来篡位做了皇帝。旧史中一开篇就是他的本纪,称之曰“帝”。而欧阳修认为,他在何种阶段就应该有何种称谓,于是一开始称他朱温,到了唐朝被赐姓以后才改称朱全忠,到了梁朝才称其为“帝”。

像这样的不同之处,两本《五代史》中还有很多,由此不难看出两位作者的立场和志趣所在。历史学家钱穆评价欧阳修的《新五代史》时,说这本书“文比《史记》,义近《春秋》”。如此高的评价,正是因为欧阳修对历史的觉悟,以及惩恶扬善、激浊扬清的著史宗旨。

与薛居正的旧史相比,欧阳修的《新五代史》既有精彩的史情,也有诚恳的史意。但遗憾的是,这本完成于皇祐五年(1053年)的史书,直到欧阳修去世之后才得到官方的认可。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也就是欧阳修去世一个月后,朝廷下诏命他的家人奉上该书,然后收藏在国家图书馆。到了金朝章宗时,欧阳修的《新五代史》才逐渐代替了旧史。


状态提示:第201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