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第九章第三节 中药“龙骨”上的甲骨文
开心一刻
1899年,清朝国子监祭酒金石学家王懿荣病了,于是他派人到中药店买回一剂中药,其中,一味叫做“龙骨”的药材上刻画的一些符号引起了王懿荣的注意。
王懿荣对古代金石文字素有研究,他发现这些“龙骨”上的刻画很像古代的文字。于是,他开始四处搜集刻有符号的“龙骨”。经仔细研究后,王懿荣认为,这些并非什么“龙骨”,而是几千年前的龟骨和兽骨,而上面的刻痕就是古代的文字。
消息传出后,甲骨身价倍增,很多古董商和文人竞相寻求其来源,这其中也包括学者罗振玉。1908年,罗振玉经过调查,得知了甲骨的来源,他根据在甲骨卜辞上发现的商王朝先公先王的名字,证明这些甲骨为商代甲骨。
开心学国学
甲骨文是契刻在动物骨头上的,这些骨头最初被当做止血药来卖。现在发现的甲骨文主要来自殷墟,并且是殷墟出土物品中最具史料研究价值的部分,它印证了《史记》等一系列文献记载的真实,使殷墟成为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得到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把有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
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非常迷信,认为凡事都应遵从上天的旨意,所以,他们在做事情之前都要进行占卜,预测吉凶。当时在商王朝的宫廷里有占卜官,占卜官的地位很高,他平时会注意收集一些龟的腹甲和背甲或者牛、羊、猪的肩胛骨和肋骨,占卜时即拿出一片甲或者骨,在其背面挖上槽或凿几个洞,然后放在正在燃烧的木枝上烤,待烤到一定温度,甲或骨就会随着“噗”的一声响,爆开裂缝。占卜官根据这些裂缝的深浅或走向来判断上苍的旨意,并向商王汇报,商王就依据占卜官的汇报来决定活动是否实施。
事后,占卜官还要把所占卜事情的结果刻在这片甲骨上,这就是甲骨文,也称“甲骨卜辞”。甲骨文是我国古代汉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律性和系统性。它的风格富于变化,结构有疏有密,线纹有粗有细,转折有圆有方,行列有的严整、有的自由,这些差别形成了甲骨文字区别于其他的艺术风格。由于人们事无巨细都要进行占卜,所以甲骨文的内容也非常广泛,其中明确记载着商王室的活动和当时的经济社会生活情况,有的还记载着起居、梦幻等生活琐事。甲骨文的大量发现使今人能够全面地了解商王朝的各个社会领域,为研究商王朝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从甲骨文发现至今,殷墟出土的带字甲骨共16万多片,其中能够辨认出的单字有5000多个,专家们释读一致的汉字有1700多个。从甲骨文的文字结构来看,在三千多年的时间里,甲骨文虽然经过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书写形式的变化,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却一直保留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