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异世二战录>第523章 泰山压顶之先锋军南下

可是然后美帝打来了怎么办?要是与先锋军方面消耗太多的话,如此应付美帝的反扑呢?

再说了华夏的部队现在太强大了,很有可能再次陷入长期战争的严重后果。到时候大量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对于现在的倭国来说,绝对是个可怕的恶梦,很有可能导致他们‘大东亚战争’和‘征服世界’的计划彻底失败。

他们国家也会重新回到以前的旧社会,还要面对新站起来的华夏的打压,美帝也会来一棒子。

而转战东南亚就不同了,那里有着丰富的矿产、橡胶、粮食等资源。再重要的就是那里的国家和西方的军队在他们大日本帝国皇军面对不堪一击,不像先锋军那样强大。

就这样整整吵了几天都没有结果,让倭国内阁和天皇急饭都吃不下。

正在这个时候,一个坏消息从华夏传回来了,一下子让倭军大本营慌乱起来。

原来是在1月20号的时候,先锋军的东海舰队已经南下,逼近到了沪市地区,与驻守在这里的倭国海军打了起来。

由于先锋军已经打败了一次他们的海军,击沉了大量战舰,士气高昂的不像话;而在这里的倭国海军也只有2艘主力航母和10多艘,又要对陆军进行支援,又要面对气势凶凶前来的先锋军东海舰队,压力剧增。

同时,先锋军主力部队和一个坦克突击师也压了过来,在这里人民党的进攻也越发的疯狂起来,大炮成天响,炮管子都打红了,炮弹也消耗的不计其数,这让在这里的倭国陆军死亡非常惨重。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先锋军配合人民党方面立刻就包围了倭军。而在海上先锋军东海舰队也开始进攻了,大量的飞鹰战机进行轰炸。

在开打的头一天,倭国海军就损失了2艘战舰,这还是在先锋军方面没有动用火箭炮的情况下。第二天足足有800多名倭国海军士兵阵亡,还有1艘战舰和40多架飞机被打了下来。

如此严重的损失,让驻守沪市的倭国海军方面当即就慌乱了,也开始往南下撤退。

1月23日,先锋军东海舰队继续南下。

1月25日,就已经逼近了福建台湾地区。同时,在这里的倭国海军已经集结了大量的航母、战舰,包括8艘主力航母、和将近30艘各式战舰,还有大量的潜艇准备与先锋军决一死战。

可是面对这样的情况,先锋军方面当下就如受惊的兔子船向后疯狂的撤退,倭国海军也开始追击,一直打到了距离沪市200海里的地方。

追到这里的时候,倭国海军见先锋军东海舰队停了下来,大为高兴,报仇的机会来了,倭国海军全体上来决定彻底消灭这伙如蚂蚁船讨厌的先锋军海军。

但是他们还没有进攻的时候,先锋军数百上千架战机就扑了过来,原来这是王小平在海军南下的时候,特意调集过来配合的。

面对这样的机群,倭国海军方面当下脸色就变了。他们知道如果一旦再次打起来的话,很有可能两败俱伤,到时候别说称霸四海了,就是单独对付美帝海军,或者是对于他们帝国南下占领东南亚的计划都产生了严重后果。

于是立刻就开始后撤,一路又撤退了回去。当然了先锋军的机群也没有进行追击。

之后,王小平就给海军方面下令,封锁这里的海域,防止小鬼子再打回来。同时调集了2个航空兵团400架的飞鹰战机进行配合封锁。

此刻,在江苏和浙江部队地区的倭军,包括沪市的人民党把倭军都包围了起来,围而不打,这让在这里的倭军时时刻刻都感受到了死亡的阴云;

在海面上,先锋军东海舰队和大量的机群已经把通往黄海的海域封锁了,倭国海军根本过不去;

在南方虽然倭军还在抵抗,国民政府也打不过来,可是架不住国民政府的兵力多,大炮也多啊,每天都有大量的倭军士兵阵亡。

这个消息彻底把倭国东京大本营方面彻底搞乱了,海军和陆军方面的争吵也停了下来,都看向了首相和天皇,等着他们的决定。因为现在只剩下一个方案了,就是从华夏撤兵,转战东南亚和全力对付美帝。

面对如此的严重情况,倭国天皇立刻和内阁开始了紧急商议,最后一致同意第二个方案。

可是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此从华夏方面撤兵,毕竟现在华夏对他们倭国十分的仇恨,尤其是先锋军方面,已经和他们到了不死不休的局面,他们可是记得王小平的那句话——‘先锋军和倭国侵略者除了战争没有第三条路可走,也绝对不允许第三方面进行调和,不接受!’

并且目前在华夏还有着他们帝国大量的兵力,包括被人民党包围的15万,南方战场的20万兵力,还有已经被先锋军在京城、天津、山东等地区俘虏的15万左右.

这些兵力对于现在的倭国来说,可是宝贵的不能再宝贵了.因为他们都是上过战场的老兵,是他们帝国最后的资源了,如果都投放到东南亚的话,绝对可以大放光彩。

这些兵力如此撤退是个大问题,在华夏南方和国民政府打仗的兵力他们不担心,毕竟那里还有大量的海军在支援,先锋军的东海舰队也没有打过来,他们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撤兵。

而被人民党包围的和被先锋军俘虏的,就难办了。毕竟总不能让他们大日本帝国派人前去和人家说‘求求你们,让我们撤退吧,我们肯定不会再打来了!’

这个理由首先华夏方面相信不相


状态提示:第523章 泰山压顶之先锋军南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